健康生活,健康飲食是品質生活的基礎,居家妙招讓我們生活更加快樂
你的綠色生活
  1. 首頁
  2. 生活百科
  3. 居家裝飾
  4. 健康生活
  5. 風俗習慣
  6. 居家飲食
  7. 居家問答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百科網 >> 健康生活 >  >> 健康常識

失眠原因大全|失眠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失眠原因大全|失眠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基本介紹

失眠為各種原因引起入睡困難、睡眠深度或頻度過短(淺睡性失眠)、早醒及睡眠時間不足或質量差等。臨床以不易入睡、睡後易醒、醒後不能再寐、時寐時醒,或徹夜不寐為其證候特點,並常伴有日間精神不振、反應遲鈍、體倦乏力甚則心煩懊惱,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及工作、學習和生活。

 

歷代醫家認為失眠的病因病機以七情內傷為主要病因,其涉及的髒腑不外心、脾、肝、膽、腎,其病機總屬營衛失和,陰陽失調為病之本,或陰虛不能納陽,或陽盛不得入陰。正如《靈樞·大惑論》所雲:“衛氣不得人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跷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靈樞·邪客篇》指出:“今厥氣客於五藏六府,則衛氣獨行於外,行於陽,不得入於陰。行於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跷陷,不得入於陰,陰虛,故不瞑。”可見,陰陽失和是失眠的關鍵所在。

失眠原因

失眠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近年來,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及臨床研究報告都對失眠的病因做了介紹,認為除了年齡、環境、心理、倒班及時差反應、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以外,濫用酒精或藥物、中毒、軀體疾病等都可以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在這裡值得提出的是,中西醫在失眠的病因認識上有著許多共同之處,對有效地防治失眠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現簡要分述如下:

中醫對失眠病因的認識

中醫稱失眠為“不寐”,古代中醫文獻中亦稱為“不得眠”,“不得臥”,“目不瞑”等。中醫認為失眠的原因很復雜,主要是由於思慮過多、勞逸失調、病後體虛、精神緊張或飲食不節等因素均可影響心神而導致失眠。

(1)思慮勞倦,內傷心脾:思慮勞倦太過,傷及心脾。心脾不足,造成營血虧虛,以致心神失養,導致不寐。

(2)陽不交陰,心腎不交:多由久病傷陰,或房事不節,或思慮太過,情志郁而化火,或外感熱病心火獨亢等因素導致心腎陰陽失調,陽不交陰,心陽、心火偏亢,心神不寧而致本病。

(3)陰虛火旺,肝陽擾動:情志所傷,肝郁不舒,郁而化火,火性上炎,或陰虛陽亢,擾動心神以致失眠。

(4)心虛膽怯,心神不寧:平素體弱,心膽素虛,或因暴受驚駭,精神緊張,善驚易恐,漸至心膽虛怯而致本病。

(5)胃氣不和,夜臥不安:飲食不節,腸胃受傷,宿食停滯,釀為痰熱,痰熱上擾,胃氣不和而致不得安寐。

總之,失眠的原因很多,辨證要分清虛實。虛證多屬陰血不足,責在心脾肝腎;實證多因肝郁化火、食滯痰濁。治療上當以補虛瀉實,調整陰陽為原則。虛者補其不足,實者瀉其有余,對虛實夾雜者,應補瀉兼顧。

西醫對失眠的原因試析

西醫對睡眠學所做的研究認為,任何可以引起大腦中樞興奮增加的因素都可能成為失眠的病因,它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原發性失眠,其產生沒有任何外因,可能和個人體質或多愁善感、心胸狹窄、性格不開朗等有關,還有一種是由於先天性大腦覺醒系統發育異常引起的,這些人往往自幼就表現為人睡困難,睡眠需要較常人明顯減少等特點,但這類失眠為數不多;另一類是繼發性失眠,大多數,人都屬於這種情況,它是因某些明顯原因引起的,例如情緒過分緊張、興奮,過度疲勞,環境變化夏大,身體患有某些疾病,生活不規等都會導致失眠。現將有關的失眠的原因的因素簡要歸納為以下幾點:

(1)年齡因素的影響

通常人類睡眠的需要量隨著年齢的增加而逐漸減少。大體上初生兒睡眠時間最長,每天需要睡18—22小時:學齡前兒童約需12小時;青少年葫需9—10小時;成年期需7~8小時;而到了老年期每天只需睡6—7小時或5~6小時,而且入睡時間變長,平均40分鐘才能入睡,加之老年入睡眠變淺,夜尿多,容易醒得早,醒後又難以再次入睡,常常因此出現睡眠障礙。

(2)心理社會因素影響

隨著“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與社會因素對軀

唪疾病的影響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世界在快速發展,由此帶來的時司緊迫,生活節奏變快,競爭加劇,事業上的挫折,工作和學習壓力及家庭的不穩定等心理與社會應激因素,使人們的精神處於一種高度緊張狀態,如果不能正確對待,則會產生心理過度憂慮、煩惱、抑郁和痛苦、情緒不穩定,必然影響到生物鐘的規律,從而引起失眠。可見失眠不僅僅是一個身心健康的問題,也與社會問題有關,故對此不可忽視。

(3)環境因素的影響

每個入睡眠都有一定的習慣,睡眠環境一旦發生變化而一時又不能適應,自然也不免受失眠的折磨。比如都市化、工業化的進程加深,導致居住條件擁擠,噪音干擾,空氣污染等都將直接影響環境的安寧,從而使人發生睡眠障礙。此外,室溫過低或過高、強烈的光線、昆蟲的叮咬和干擾過多的旅行皆可成為失眠的因素。由外界因素所引起的失眠,又稱境遇性失眠。

(4)軀體因素的影響

很多軀體疾病都可伴發失眠,尤其是慢性消耗疾病更為明顯。據國外統計資料報告,失眠者中幾乎半數患有各種神經及內科疾病,其中各種精神障礙占35%,身心疾病占15%,藥物和酒精依賴占12%,周期性肢體運動障礙占12%。這可能與軀體疾病能夠削弱大腦皮質的活動,使中樞神經系統抑制過程減弱有關。而更為重要的是疾病引起身體不適、疼痛、瘙癢和機體代謝障礙,造成患者焦慮不安的心情,使其難以寧靜放松,而出現失眠。如患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的病人常於夜間咳喘不止,病人無法安睡;潰瘍病的上腹疼痛,常於深夜發作,可將病人疼醒;心絞痛、心力衰竭時,病人也常於夜間發作,明顯干擾了其正常睡眠;另外甲亢會引起心慌、出汗,前列腺炎或前列腺肥大引起夜間尿頻、尿急等都可影響睡眠。

除以上舉出的諸系統病症外,還有骨骼、肌肉、關節炎症和疼痛等。腫瘤引起的憂慮、疼痛,甲狀腺功能亢進,艾滋病等也能嚴重影響睡眠。

總之,因軀體疾病造成的失眠常與疾病伴隨發生,且與疾病的轉歸有著密切關系。因此對這類失眠的治療首先著眼於原發病的治療,原發病好轉了,失眠症狀往往也就減輕或消失了。

(5)化學因素影響

藥物凡是對中樞興奮作用強的藥物均能不同程度地影響睡眠,如

利他林、苯丙胺、咖啡因,治療哮喘用的氨茶鹼、麻黃素等,睡前飲用茶和一可樂”等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也能使人過度興奮而遲遲不能入睡。有學者研究發現,那些習慣在安靜環境下才能入睡的人使用咖啡因後很容易失眠。

長期應用鎮靜催眠藥物的人,多數可產生藥物依賴現象,有些藥物常可成瘾,從而導致頑固的睡眠障礙。這類病人往往藥物劑量越用越大,停藥或減藥時便出現嚴重的失眠。還有一些用於治療其他疾病的藥物,其副作用可以影響睡眠,諸如三環抗抑郁藥物中的丙咪嗪和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某些降壓藥、抗癌藥物、抗癫痫藥物、抗心律失常藥物、口服避孕藥、甲狀腺制劑、糖皮質激素等,均可干擾睡眠。所以,在使用可能引起失眠的藥物時要盡量避免在晚間使用。

嗜煙近年來,經臨床研究結果證實,使用低濃度尼古丁可有輕度

鎮靜和松弛作用,但濃度過高可引起喚醒和激越而影響睡眠。有試驗報道,睡前1小時內連抽2支煙,可延遲入睡半小時;當戒煙時,尼古丁的中樞興奮和抑制作用同時發作,導致出現既想睡又睡不著的感受。由此可見吸煙也會影響睡眠。

酗酒一般來說少量飲酒有一定催眠效果,因為少量的酒對大腦

皮質會起到輕度麻醉作用,它能使人暫時忘掉一切煩惱,全身松弛,血循環改善,手足溫暖,在這種狀態下,人很容易入睡。但千萬注意不能把酒當成催眠藥,因為飲酒後引起的這種催眠效應持續時間很短暫,通常只有3—4小時就會消失,待催眠效應消失後常會出現報復似的反跳性失眠或噩夢頻頻,同時伴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交感神經興奮的不適症狀。更為嚴重的是,長期飲酒者往往為追求催眠效果,會逐漸加大飲酒量,甚至接近麻醉量,有時就可能造成意外死亡,特別是在服用安定類藥物時,若再加上醉酒較易發生猝死。酗酒者對酒精發生依賴現象後,一旦停飲可能會產生焦慮不安、幻覺、震顫、抽搐及睡眠障礙等戒斷症狀。

另一方面,長期飲酒可導致腦內神經細胞損害,造成慢性失眠。加之酒精極易損害肝髒,最後可導致肝硬化,這些都能使睡眠惡化。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用多導睡眠圖對飲酒者的睡眠進行深入研究

後證實:長期飲酒者停止飲酒後,會出現快波睡眠反跳性增加,而慢波睡眠(即深睡眠)持續減少,病人多表現為人睡困難、易醒,感覺睡眠不足。這種症狀在有些人中可長期存在,最終成為慢性失眠者,所以少飲酒也是防治失眠的原因有效措施。

失眠機制

失眠是以睡眠時間不足,睡眠深度不夠及不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與精力為主要特征。其中睡眠時間不足可表現為入睡困難,夜寐易醒,醒後難以入睡,嚴重者甚至徹夜不能入睡。睡眠深度不夠多表現為夜間時寐時醒,寐而不酣,或夜寐夢多。由於睡眠時間及深度質量不夠,致使醒後不能消除疲勞,表現為頭暈、頭痛、神疲乏力、心悸、健忘,甚至心神不寧等。

失眠原因大全|失眠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失眠在《黃帝內經》中稱為“目不暝”、“不得眠”、“不得臥”,《難經》稱為“不寐”。歷代醫家也對失眠有很多論述。諸如《傷寒論》及《金匮要略》當中的黃連阿膠湯和酸棗仁湯;《景岳全書》當中的有邪、無邪論;《醫宗必讀》中將失眠分為:“氣虛、陰虛、痰滯、水停、胃不和”五個方面。大多認為失眠的病因多與情志損傷、飲食不節、病後、年邁、禀賦不足等有關,其病位在心,主要病理因素為心神失養或心神不安,與肝郁、膽怯、脾腎虧虛、胃失和降密切相關。臨床用藥也多采用一些養血安神、鎮靜養心、舒肝解郁、消導化痰等治法為主。

但近幾年,在筆者臨床治療觀察的失眠患者當中,不乏偏於陽虛證的患者。主要表現為:失眠、入睡時間長,就臥後身冷,手足不溫,得衣被仍不能緩解,如不采用取暖設施則整夜不能溫暖全身,亦有手足寒冷而面部烘熱者;睡眠深度不足,易醒,醒後不易入睡、多夢。情緒欠佳。多數患者失眠病程較長或伴有其他慢性病。舌淡或淡胖者多見,脈沉、或沉細、或弦、或滑。以溫補體內陽氣為根本同時進行辨證施治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

《黃帝內經》當中對睡眠的機理有頗多論述。其中《靈樞·口問》中寫到:“陽氣盡,陰氣盛,則目暝;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因此大多數人認為失眠虛證多由於陽亢,而陰血不足所致。然而《內經》當中在探討睡眠-覺醒節律時認為其主要與衛氣的循行有密切關系。下面就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一下衛氣、睡眠與陽虛失眠的關系。

1、衛氣的運行規律與睡眠。《黃帝內經》認為,衛氣的運行有表裡陰陽晝夜之分,與人的睡眠—覺醒節律有著密切的關系。《靈樞·衛氣行》當中具體描述了衛氣的晝夜運行情況,“故衛氣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於身,晝日行於陽二十五周,夜行於陰二十五周,周於五髒。是故平旦陰盡,陽氣出於目,目張則氣上行於頭,循項下足太陽……是故人之所以臥起之時有早晏者,奇分不盡故也”。認為衛氣晝日行於陽分、體表,夜行於陰分、五髒。循行於陽分時,主要循六陽經的順序,始於足太陽經,經手太陽經、足少陽經、手少陽經、足陽明經、最後至手陽明經,成為一周;或太陽、少陽、陽明諸經同時分注,經過足少陰和跷脈聯系而成一周。入夜,衛氣行於陰分,即行於五髒之間,從腎起開始。依次注入心、肺、肝、脾,最後復注於腎為一周。從衛氣的運行來說,睡眠和覺醒是由於衛氣運行的部位不同,循行於陽經、即體表時處於白天,體表運動靈活依賴於衛氣循十二經的運行;入夜後,衛氣從陽經經由足少陰腎經及跷脈進入體內,循行於五髒,溫暖營養五髒,進入五髒後,體表衛氣減弱,人靜而少動,進入睡眠。因此在《靈樞·營衛生會》:“衛氣行於陰二十五度,行於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當中陰應當指代五髒;陽應指代太陽、陽明、少陽六條經脈。

2、衛氣的生成與睡眠:《靈樞·營衛生會》中指出:“人受氣於谷,谷入於胃,以傳與肺,五髒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度而復大會,陰陽相貫,如環無端,衛氣行於陰二十五度,行於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說明衛氣的生成源於水谷精微中的彪悍滑利的部分,故有衛氣與營血之分。衛氣屬陽,營血屬陰;陽主動,陰主靜;陽主衛外,陰主固內。因此衛氣的運行亦是陽氣的運行。陽氣虧虛自然運行無力,入夜後不能進入五髒,留置於頭目,固不得眠。因此在《靈樞·大惑論》指出:“病而不得臥者,何氣使然?歧伯曰:“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與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跷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盛,故目不暝矣”。臨床當中也有患者出現失眠時伴有手足寒冷而兩面绯紅的現象,亦證明衛氣的循行不能到達五髒,留於體表導致陰陽不相接續,引起失眠。臨床當中王長松主任采用四逆湯和桂枝甘草龍骨牡蛎湯加減治療陽虛失眠,四逆湯用於溫陽散寒,桂枝甘草龍骨牡蛎湯用來交通陰陽,調和營衛,潛陽入五髒,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3、衛氣與腎經:衛氣入陰需經由足少陰腎經及跷脈,入夜後首先注入腎,後依次注入心、肺、肝、脾,最後復注於腎為一周。而腎陰腎陽為人身元陰元陽,脾腎陰虛導致失眠既往已有多為醫家論述,代表方劑有六味地黃丸合黃連阿膠湯;而腎陽不足,陰寒內生,衛氣與體內陰寒相拒,不得經由足少陰腎經進入五髒,同樣也會出現“目不暝”。臨床中亦有用附子、肉桂等溫陽藥物配合安神藥物治療陽虛失眠,效果優於單用養血安神中藥者。

從上述來看,陽虛導致失眠的主要原因與衛氣的循行有關,當然在臨床當中患者陽氣虧虛,繼發痰飲水濕,或氣滯血瘀者也時常並見,但在祛痰除濕、行氣化瘀的基礎上仍要以溫補體內陽氣為根本,祛除體內的陰寒阻滯,使衛氣的循行順暢,營衛的正常運行才是保證睡眠—覺醒規律的前提。

易患人群

第一種內向型人群:沉默寡言,不善表達,不善與人交往溝通。這種人通常把不順利的事藏在心理,容易產生低沉憂郁情緒。內心憂慮的事情增多,心理壓力過大,容易導致早醒。

第二種嚴謹型人群:生活、工作太過嚴謹。易固執已見,處世認真,碰到不合規律的事情,便會強烈抗拒,鑽牛角尖,以致嚴重影響情緒和睡眠。

第三種自卑型人群:此類人自卑感過強,自信心不足。通常敏感多疑,遇事猶豫不決,憂心忡忡,擔心焦慮,日思夜想,自然會干擾到正常的睡眠了。

第四種急躁型人群:任性、專斷,暴躁易怒,遇事沖動,不善於控制情緒,不計後果,人際關系容易緊張。事後煩躁、後悔、難以悠然入睡。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