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健康飲食是品質生活的基礎,居家妙招讓我們生活更加快樂
你的綠色生活
  1. 首頁
  2. 生活百科
  3. 居家裝飾
  4. 健康生活
  5. 風俗習慣
  6. 居家飲食
  7. 居家問答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百科網 >> 健康生活 >  >> 健康常識

自制葡萄酒的危害和誤區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知道葡萄酒的好處,而且知道可以自己動手釀制葡萄酒,但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自己釀制的葡萄酒中可能隱藏著有毒、有害的物質甲醇、雜醇油,可致失明、死亡。本文為大家提供自制葡萄酒的危害和誤區。

自制葡萄酒

調查分析

據悉,通過對大量自釀葡萄酒樣品氣相色譜分析顯示,樣品中含有不同濃度的甲醇和雜醇油。部分樣品中甲醇的含量超過國家葡萄酒中甲醇標准的400mg/L,甚至超過1000mg/L,雜醇油的含量也在1000mg/L以上。甲醇、雜醇油的產生主要來源於原料。一方面,葡萄皮中的果膠在果膠酶或熱能的作用下分解出甲醇,霉變也會產生大量甲醇,發酵越徹底,甲醇含量會越高。另一方面,葡萄中的蛋白質水解為氨基酸,再經過酶的催化作用生成雜醇油。

致毒因素

1.葡萄選擇不當可能導致有毒。我們就當葡萄是從果園產出來的,那麼很可能葡萄在生長過程中打了農藥的(為了提高產量嘛!),而自制葡萄酒過程中我們並不提倡把葡萄洗得干干淨淨的,因為還要依靠葡萄表面的微生物起到引導發酵的作用。

2.容器選擇可能導致有毒。我們知道,整個過程下來要用到很多的容器,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發酵容器,毫無疑問,如果我們用玻璃,陶瓷作為發酵容器,是安全可靠的。而如果你把不銹鋼的,甚至鐵的容器來作為發酵容器,是很可能釀毒藥

3.衛生問題可能導致有毒。畢竟發酵時間一般是要7天的。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被細菌感染了,那麼很可能讓葡萄腐爛。或者你的發酵容器沒有洗干淨,攪拌的時候容器沒有干淨,都是可能導致細菌感染的,換位思考一下,你的食物放久了,也會變質的。

4.其他問題。比如長時間照射引起葡萄突變。溫度過高引起酶的突變等因素都會引起自釀葡萄酒有毒的。

專家說法

雲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研究員王興紅曾指出,葡萄酒在發酵過程中酵母菌的主要代謝產物是乙醇,但同時也會產生甲醇。國外允許自釀葡萄酒,但是不允許用葡萄酒蒸餾提純白蘭地,就是因為如果不懂分餾,很容易造成有害物質濃縮。

甲醇有強毒性,用於工業,一些“假白酒”之所以造成受害人失明、死亡,多源自酒中摻雜了甲醇成分。

專家指出,市面上出售的食用葡萄往往並不適宜用來釀酒,因為食用葡萄的單寧含量比較少,而單寧是葡萄酒中的重要物質。自釀葡萄酒,要使用相對可靠的玻璃、陶瓷器皿作,而且發酵過程溫度也不要過高。

五大誤區

誤區一:葡萄放很久再釀

專家說,在他的酒莊,對葡萄的選擇相當嚴格。除了葡萄種植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外,釀酒的葡萄需要成熟度高、無破損、無發霉等現象。葡萄在常溫下不易保存,很容易發生霉變,如果新鮮度不高,會使酒中更容易滋生霉菌。所以,不要把葡萄買回家存放幾天後才開始釀酒。

“葡萄品種不同,釀造出來的味道也不相同。如果要釀酒,需要選擇同一個品種的葡萄,這樣酒的口感更純正。”專家說,釀造前將葡萄清洗過度也不好,因為葡萄本身附著野生酵母。

自制葡萄酒

誤區二:釀酒容器不合適

普通人平時釀葡萄酒,家裡的瓶瓶罐罐、水桶、大缸幾乎都在使用,玻璃瓶、可樂瓶、礦泉水瓶等也時常“上陣”。

專家認為,葡萄酒的釀造過程中,不宜與空氣過度接觸,那樣容易使得酒液氧化,最好用非金屬器皿,比如玻璃瓶、玻璃罐。

誤區三:很快扔掉葡萄皮

有的市民將葡萄進行壓汁處理後,馬上就扔掉葡萄的果肉、果皮、果核。其實,剛開始發酵時,要讓葡萄果皮、果肉、果核在一起共同進行,持續發酵時間幾天到三周後,再將上述東西分離出去,完成裝瓶、密封,這樣才能使葡萄酒得到酒味、香味和深紅的顏色。

誤區四:加糖到葡萄酒中

不少市民在釀造葡萄酒時,除了加中國傳統的白酒外,還會加冰糖、白糖等,以增強葡萄酒的口感,這種做法是否妥當?

得知這個問題,專家顯得特別詫異:“大部分葡萄酒釀造都盡量避免含糖。在葡萄酒發達的國家,人們為了讓葡萄酒中少含糖甚至不含糖,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艱苦探索。”專家認為,葡萄酒本身對人體有益,即使糖尿病人也可以喝,如果其中加過多的糖,對人體會有一定的危害。

誤區五:發酵時間過於短

聽說很多市民自釀葡萄酒只用不到1個月就開始飲用的情況,專家趕緊糾正。他神情激動地說:“葡萄酒因為葡萄不一樣,發酵時間也不一樣。一般來說,白葡萄酒需要3-4個月的發酵時間,紅葡萄酒則需要1-2年的發酵時間,時間太短會導致發酵不充分。”

此外,除了發酵時間有嚴格要求外,葡萄酒對發酵溫度也有要求,一般情況下不超過20度。

小編提醒:自制葡萄酒一定要小心謹慎,最好是釀制尋求專人的指導。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