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健康飲食是品質生活的基礎,居家妙招讓我們生活更加快樂
你的綠色生活
  1. 首頁
  2. 生活百科
  3. 居家裝飾
  4. 健康生活
  5. 風俗習慣
  6. 居家飲食
  7. 居家問答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百科網 >> 居家飲食 >  >> 食品安全

吃什麼會食物中毒 天氣持續高溫當心食物中毒

教你防止食物中毒的小竅門

增強自我防范意識樹立正確的食品衛生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增強防病能力。在日常飲食中,應做到不暴飲暴食,不吃不潔、腐敗、變質食物,不買街頭無照(證)商販出售的盒飯及食品,不食用來歷不明的可疑食物,以防病從口入。

也許你沒有經歷過食物中毒,但絕對聽說過某地方或者某某地方發生集體食物中毒事件,多少人被送往醫院搶救或者脫險或者身亡。要怎樣避免食物中毒呢,下面告訴你幾個小竅門。

1.選擇食品安全第一新鮮是指食品要具有相應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狀,沒有發生腐敗變質和其他感官性狀的異常變化。其中定型包裝食品應在其保質期內。不要購買和食用來源不明的食品。

2.食品加熱講究徹底許多生的食品如家禽、肉類以及未經消毒的牛奶常被病原體污染,徹底加熱可殺滅病原體。要牢記食品所有部位的溫度都必須達到70℃以上。如炖雞時,如果靠近雞骨的部分還生的話,要放回爐上完全炖熟。

3.做熟的食品盡快吃烹調過的食品冷卻至室溫時,微生物已開始繁殖。放置的時間越長,危險性越大。從安全角度考慮,食品出鍋後應立即吃掉,夏秋季節在室溫下存放不應超過4小時。存放後的熟食品要再加熱後方可食用,回鍋加熱的溫度至少要達到70℃以上。

4.妥善貯存剩余食品需要保留剩余食品時,必須牢記應把這些食品低溫貯存,嬰幼兒食品要現吃現做,不要貯存。由於昆蟲、鼠類和其他動物常常攜帶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因此,要徹底消除廚房內老鼠、蟑螂、蒼蠅等的孳生場所。當然,最好的保護方法還是將食品貯藏於密閉容器裡,防止受到污染。

5.避免生食、熟食接觸應注意生和熟的食物分開用不同的容器貯存,也不要把新鮮食物與剩余食物混在一起。經過安全加工的熟食品一旦接觸生食品就可能被污染。這種交叉污染可能是直接的,即當生的畜禽肉接觸熟食時即可發生。交叉污染還可能是更隱蔽的,例如,如果先處理生雞,然後再用未經清洗消毒的案板和刀具切熟食品,就產生了食物中毒的危險。因此,要把生的和熟的食物分開存放,生食品用具與熟食品用具分開使用。

6.時刻保持廚房衛生廚房應當有相應的通風、冷藏、洗滌、消毒、污水排放等設施,且布局合理,防止加工過程交叉污染。廚房應當保持清潔,用來制備食品的所有用具的表面都必須保持干淨。接觸餐具和廚房用具的抹布應該在下次使用之前徹底清洗,必要時煮沸消毒。千萬注意:不要在廚房內存放任何有毒物質及其容器,以避免誤用、誤食!

7.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制作食品時應當講究個人衛生,在加工和進食時要注意反復和經常洗手。例如,當開始食品加工前和每次間歇之後,必須把手洗淨,尤其是去廁所後。當收拾生魚、生肉、生禽之後,必須再次洗手,然後方能開始處理其他食品。假如手受傷感染了,最好不要參加直接接觸食品的工作,要參加則必須包上繃帶或帶上手套。

8.增強自我防范意識樹立正確的食品衛生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增強防病能力。在日常飲食中,應做到不暴飲暴食,不吃不潔、腐敗、變質食物,不買街頭無照(證)商販出售的盒飯及食品,不食用來歷不明的可疑食物,以防病從口入。

吃什麼會食物中毒

吃什麼會食物中毒?不知道吃什麼會食物中毒呢?

含生物性、化學性有害物質引起的食物中毒的食物包括以下幾類: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已達急性中毒劑量的有毒化學物質污染的食物;外形與食物相似而本身含有毒素的物質,如毒蕈;本身含有毒物質,而加工、烹調方法不當未能將其除去的食物,如河脈魚、木薯;由於貯存不當,在貯存過程中產生有毒物質的食物,如發芽土豆。

那吃什麼會食物中毒呢?

細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們攝入含有細菌或細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細菌污染。據我國近五年食物中毒統計資料表明,細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總數的50%左右,而動物性食品是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類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變質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魚、奶、剩飯等。

食物被細菌污染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禽畜在宰殺前就是病禽、病畜;2、刀具、砧板及用具不潔,生熟交叉感染;3、衛生狀況差,蚊蠅滋生;4、食品從業人員帶菌污染食物。

天氣持續高溫當心食物中毒

雖已入秋,但多地氣溫依然高居不下,食品安全問題要引起關注.在高溫天氣裡,何為食品的安全溫度?怎樣預防食物中毒?

遠離“危險溫度”

每種食品在儲藏和保存時都有一個自己最適合的溫度,超過或低於這個溫度,食品將會降低口感,甚至滋生細菌,導致變質。對食品安全影響最大的是細菌。細菌繁殖需幾個關鍵因素,即營養物質、濕度、氧氣、溫度,前三者不易掌控,容易控制的就是溫度,遠離危險溫度也就保障了食品的安全。食品細菌易滋生的溫度是4℃-60℃。通常食品加工和保存時要將冷產品的溫度控制在4℃以下,熱產品控制在60℃以上,防止細菌的快速繁殖。

而37℃-42℃是食品的最危險溫度。在此溫度下,細菌繁殖速度最快,4小時左右就能增加4000多倍,夏季的高溫恰恰讓食物處於最危險溫度中。夏季涼菜上菜時的溫度跟室溫差不多就得當心,證明它正處於最危險的溫度中,食物很可能微生物超標,不建議食用。

預防“食品腐敗”

據李美介紹,食品腐敗包括食品成分和感官性質的各種變化。如魚肉的腐敗、油脂的酸敗、水果蔬菜的腐爛等。

食品儲存的溫度不當,會促使細菌滋生,甚至導致食品腐敗。李美提醒,“在炎熱天氣裡,細菌生殖能力旺盛,特別愛藏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中。軟包裝的滅菌乳、瓶裝果汁等若一次喝不完,須將剩下的擰緊蓋子並立馬放入冰箱。巴氏殺菌奶在夏季室溫下存放很快會出現細菌超標,必須存於冰箱中,且在生產時間的48小時內喝完。”李美強調。熟肉制品最“苦夏”,熟食品在10℃到60℃的溫度條件下存放時間應盡量小於兩小時,長時間存放則容易變質。李美建議,當天吃不完的,要分袋包裝,冷凍起來。

謹防“舌尖上的中毒”

氣溫持續走高,食物易腐敗變質和受到細菌污染,出現食物中毒和發生腸道傳染病的風險增大,7到9月份尤其容易發生。

李兆強也給出了幾個預防食物中毒的“小貼士”:一是低溫儲存食品,注意在安全溫度中儲藏食品,防止變質。二是接觸生魚、生肉和生禽後應注意洗手,防止交叉污染。三是烹熟食品應及時食用,提倡“現買、現做、現吃”。四是生熟食炊具要分開使用,做好食具、炊具的清洗消毒工作,消滅蒼蠅、蟑螂、老鼠等傳播媒介。五是蔬菜、水果應充分浸泡、清洗後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