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健康飲食是品質生活的基礎,居家妙招讓我們生活更加快樂
你的綠色生活
  1. 首頁
  2. 生活百科
  3. 居家裝飾
  4. 健康生活
  5. 風俗習慣
  6. 居家飲食
  7. 居家問答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百科網 >> 生活百科 >  >> 安全急救

燒燙傷的急救處理,你必須掌握

        近日杭州公交縱火、廣東公交爆類似事件頻發,一張張無辜公民被燒傷的圖片引起網民們同情甚至是恐懼!馬丁醫生昨天在泡茶時,也一不小心被開水濺到,還好我是全科醫生,懂得應急處理的方法,才免去了疼痛的傷害!其實,燒、燙傷是我們家庭生活中很容易遭受的身體傷害,一不小心或處理不當都會釀成不亞於圖片中的這種悲慘後果。為了保護大家的身體健康,寫下這篇文章,希望大家遠離誤區。
  燒、燙傷主要有熱液燙傷、化學性灼傷、接觸性燙傷、火焰燒傷、電灼傷五種類型。燒、燙傷如果處理不及時,會導致嚴重的後遺症。
  在各類燒、燙傷後,可采取美國紅十字的燒燙傷處理辦法:
  1. Cool the burn under cool running water for at least ten minutes.用流動的冷水沖洗燒燙傷部位降溫,至少十分鐘。
  降溫能減輕疼痛、水腫和結痂危險、燒傷部位降溫越及時,降溫時間越長,造成的損傷越小。
  2. If the burn requires further medical care, loosely cover the burn with plastic wrap or a clean plastic bag. Otherwise, it does not need plastic covering. 如果燒燙傷需要進一步的醫療處理,可臨時用保鮮膜或干淨塑料袋輕輕蓋住傷口。反之,不應用塑料物品覆蓋傷口。
  這能保持傷口清潔,避免感染。保鮮膜或干淨塑料袋是理想的覆蓋物。因為它不易粘在傷口上,並可保持空氣不接觸皮膚表面,從而緩解疼痛。
  3. If necessary, call 120 or get someone else to do it.如有需要,撥打120或請別人幫忙去打。
  如果孩子被燒燙傷,燒燙傷後起了水泡,且累及身體多處部位,包括手、足、關節或面部、或者皮下組織已經暴露。一定要撥打120。
  常見誤區
  誤區一:塗香油或者奶油在傷口上緩解燒燙傷
  香油不能對燒燙傷降溫。所有的油都會阻止熱量散發,這與我們需要做的降溫是相反的。如果你塗了東西在傷口上,到醫院清創時務必要去除,這可能造成不必要的疼痛通和損傷。
  誤區二:用冰給燒燙傷降溫
  不能用冰給燒燙傷降溫,最好用水。冰可能會進一步損傷皮膚。如果沒有水,你可以用其他冷的流動液體。
  誤區三:用粘性繃帶包扎傷口
  粘性繃帶會粘住皮膚,造成進一步損傷。用干淨的保鮮膜或塑料袋蓋住傷口即可。
  誤區四:去除粘在燒燙傷傷口上的衣服
  去除燒燙傷創面附近的衣服或飾物,但不要碰粘在傷口上的任何物品。這可能導致更大的損傷。
  低溫燒傷
  接觸性燙傷的受傷深度與溫度和接觸時間均有關系。低溫灼傷的“低溫”是指比人體溫略高,大約40至50攝氏度左右的溫度。在這種低溫范圍內,人體短時間接觸通常不會造成傷害。可是在較長時間的作用下,就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這就叫低溫燒傷。溫度低但接觸時間久,也會造成深度創傷。通常人們認為只有高溫,例如火、開水等才能造成灼傷。其實在“低溫”的條件下,也可造成灼傷。 若皮膚為紅色或有水疱時,需先沖水、泡水,再送醫院治療。若皮膚為焦黑或變白如蠟狀時,為深度燒傷的症狀,不能在家庭中做任何處理,應直接快速送醫院治治療。
  發生火焰燒傷時,應旨先滅火,待火熄滅後,再依照熱液燙傷處理方法進行處理。如果是電灼傷,要先切斷電源或用絕緣體將電線移開。若患者失去知覺, 應直接送醫院治療。
  保護好孩子
  燒燙傷發生最多的還是在兒童身上,因為兒童生性活潑好玩好動,避開危險的意識不強,再加上家長、保育人員責任性不強,警惕性不高,管理不嚴,照顧不周,很容易被燒傷、燙傷。作為家長除了知道燒燙傷的緊急處理措施外,最好做好預防措施。具體方法有:
  ·易引起燙傷的物品,如熱水瓶、開水壺、湯盆、飲水機、火爐、煤氣灌應放置在不被小孩接觸到的地方。有小孩的地方禁止將稀飯鍋、炒菜鍋、油鍋放在地上。
  ·給小孩洗澡時先倒冷水再加開水混合。
  ·不要把小孩單獨留在房中,尤其不要留在存放熱水壺、熱水瓶的房間內或是廚房內,以免打翻熱液或著火而燒傷。
  ·用熱水袋取暖時,水溫度在50℃左右,灌2/3滿,排氣,並用包布包裹。
  ·給稍大的兒童進行預防意外傷害教育:不玩火柴、打火機、不接觸易燃易爆物品,玩耍時遠離電源。
  馬丁醫生還有個經驗,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可以開始教育他“燙”的概念,那些有點燙但不會燙傷孩子的物體,比如一碗剛盛出來的飯,一個有點熱的奶瓶,在確保觸摸一下不會燙傷的情況下,可以讓孩子去觸摸體會,在孩子觸摸的同時,大人強調“燙!”,這樣孩子在幾個月大就已經可以理解“燙”的概念,在他們活動能力和活動范圍變大之後,反而會更懂得遠離“燙”的東西,保護自己。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