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健康飲食是品質生活的基礎,居家妙招讓我們生活更加快樂
你的綠色生活
  1. 首頁
  2. 生活百科
  3. 居家裝飾
  4. 健康生活
  5. 風俗習慣
  6. 居家飲食
  7. 居家問答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百科網 >> 健康生活 >  >> 急救常識

腦血管病人有什麼心理保健方法

腦血管意外是臨床常見病,具有發病急、病程長、後遺症多的特點。腦血管意外患者由於本身的心理素質、性格以及對疾病的認識、敏感性、耐受性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心理反應,需予以重視和進行恰當的護理。

具體的臨床表現

(1)恐懼緊張型。患者因發病突然,病情急而危重,往往預後不良,特別是神志清醒後,呈現口眼歪斜、肢體癱瘓、語言不暢、二便失禁等症,便產生恐懼緊張心理。此種心理多見於膽小、性情孤僻者。表現為心煩意亂、失眠等,特別關注同類病人的病情及預後,擔心自己病情的發展及預後情況,看到預後較差的病人,更易產生緊張恐懼的心理。

(2)過分依賴型。產生此種心理常見於初次患腦血管意外、家庭照顧周到的病人,是繼發於恐懼緊張心理之後,在恢復期產生的一種心理改變。總認為患病後自理能力減退,雖然症狀已緩解,卻不敢活動,生怕加重病情,還要求家人陪住,讓護理人員攙扶下床、上廁所,要別人喂飯、喂水等,逐漸產生了依賴他人的行為。

(3)悲觀絕望型。產生此種心理多見於年老、體弱、多次復發、反復住院留有後遺症及心胸狹窄、小心謹慎、多疑的患者。表現為精神抑郁、惶惶不安、雙目呆滯、愁容滿面、言語內容絕望,常常講一些令人傷感的話,有的甚至拒絕治療。

(4)情緒反常型。由於疾病折磨,心靈上遭受嚴重打擊,逐漸產生性格突變、行為變異等,遇到大喜大悲的事情,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少患者大聲呻吟、暴躁易怒,也有的患者因家庭子女及經濟條件等因素,產生焦慮情緒而傷心落淚。

心理調適措施

(1)消除恐懼緊張情緒。通過細心觀察,全面了解,分析病人的思想狀況,以解除病人的思想顧慮。護理人員一旦發現病人情緒變化,就要給病人講一些有關此類疾病的醫學知識,讓病人了解情緒變化對疾病的治療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配合治療,消除緊張恐懼心理。對病人應熱情大方,技術操作要認真負責、熟練、果斷利落,讓病人產生安全感。對病人的疑問要運用科學原理給予肯定答復,解除病人的種種疑慮。在與病人交談時,要有意識地流露出病人病情好轉的意思,比如說“氣色好多了”、“精神不錯”等。

(2)克服依賴心理。對恢復期病人,家屬要與護理人員配合,在病情好轉的情況下,盡量讓病人自行料理生活,並給予必要的幫助和鼓勵。給病人講清經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對於肢體功能的恢復起著重要作用的道理。還要定時幫助病人進行患肢的功能鍛煉,促進疾病的康復。

(3)正確對待疾病。一旦發現病人有絕望的心理,應及時和病人談心進行溝通,耐心傾聽病人訴說,不得有半點疏忽。並要了解病人產生悲觀情緒的原因,幫助其排憂解難,介紹同類病情患者恢復的實例,鼓勵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正確認識和對待疾病,積極配合治療。

(4)注意病人情緒變化。為使患者從痛苦、恐懼和憂慮的情緒中解脫出來,在治療和護理上應注意患者情緒變化,做到態度和藹、服務熱情、耐心周到。護理人員幫助和引導病人控制情緒,讓患者及家屬了解大喜、大怒、大悲、恐懼都有可能引起疾病復發。平時要注意克制患者情緒波動,尤其要強調“制怒”,從而使氣血運行通暢,減少復發的因素。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