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健康飲食是品質生活的基礎,居家妙招讓我們生活更加快樂
你的綠色生活
  1. 首頁
  2. 生活百科
  3. 居家裝飾
  4. 健康生活
  5. 風俗習慣
  6. 居家飲食
  7. 居家問答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百科網 >> 居家飲食 >  >> 飲食誤區

避孕藥“喂大”食物真相

我國媒體多年來連續披露食品使用避孕藥的黑幕,稱銷售黃瓜的小販自曝,不少頭頂黃花身上帶刺的黃瓜,都是抹過避孕藥的,以此保持黃花不敗,並讓黃瓜看著新鮮。因為怕吃這樣的菜,珠海市民甚至自己開荒種菜。這樣的消息在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今天,讓人們不得不擔憂。

事實上,避孕藥催熟黃瓜不是新鮮事,多年來避孕藥鳝魚、避孕藥蝦、避孕藥大閘蟹、避孕藥魚……都廣為流傳。而吃多了避孕藥喂的東西,會讓人內分泌紊亂、不孕不育,甚至讓嬰兒性早熟,也為人所熟知。甚至有人說,“避孕藥黃瓜讓你斷子絕孫”。

避孕藥被指用在了許多鮮嫩的果蔬上,那麼,事實究竟如何?

黃瓜等植物:避孕藥對其產生不了任何作用

讓瓜農發愁的“爆炸”西瓜

謠言:“頂花帶刺”黃瓜用了避孕藥

“頂花帶刺”黃瓜看起來很新鮮嬌嫩,所以賣得非常好。但是早在去年就已經傳出這種黃瓜實際上是由避孕藥催肥長大的。新聞報道中,這個說法來自賣黃瓜的商販。今年二月,青島的一家媒體曾經聽說有種特別生猛的“配了避孕藥的激素”,能夠讓黃瓜的生產周期縮短一半。但是記者走訪了幾家農藥店都沒有買到。對此,不具名的專家推測道,“這種藥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因為藥性猛,而且肯定對人體有害,它們僅僅在瓜農之間流轉使用,而絕不會讓外行人知道。”

類似說法:又紅又大的西紅柿也是用了避孕藥。

真相:用避孕藥是無稽之談,真正用的是“植物成長調節劑”

事實上,早在去年12月,北京台的一檔叫做《科學實驗室》的節目已經對此進行了辟謠。記者從北京婦產醫院的陳主任那了解到:不同類型的避孕藥雖然效果有所差異,但它們主要都是含有雌激素、孕激素等成分,能夠調節人體內分泌,使一些女孩子的毛發變淺、皮膚變光滑。

綜合起來,這些避孕藥對黃瓜等植物是沒有作用的,理由如下:

1.生物性質:避孕藥是動物激素,對植物產生不了效力。

南京市蔬菜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王強表示,對於植物而言,能夠對其產生效力的應該是植物激素,而避孕藥屬於動物激素,兩者存在根本性的結構差異,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領域,因此說動物激素即避孕藥能夠刺激植物的發育,這顯然就是在“胡扯”。

2.成本考量:避孕藥太貴,菜農付不起這成本。

在調查過程中,北京台的記者也咨詢了一下避孕藥的價格,最便宜的要20塊錢左右,而貴的則要100多塊。為“菜賤傷農”而苦惱的菜農會花大價錢買避孕藥為果蔬增肥嗎?答案顯而易見。

那麼,這些帶花的黃瓜、肥大的西紅柿又到底靠什麼增肥?答案就是植物生長調節劑。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植物生長調節劑在農業生產上是允許使用的。有記者曾經用一種叫“保花座果樂”的這類物質在黃瓜上做了實驗,結果發現,同樣大的兩個小瓜,通過接近20天的生長,抹藥和不抹藥的結果大不一樣,抹藥黃瓜能長至25厘米,而且頂花一直不敗,沒抹藥的黃瓜長度只有20厘米,頂花3天後就開始枯萎了。

“爆炸”西瓜也是用了“植物生長調節劑”

“避孕藥”黃瓜的風頭還未過,西瓜因為使用膨大劑而爆炸的新聞又引起了人們的強烈關注。類似的新聞還有早前的肥大草莓。農業專家在現場調研之後發現,西瓜爆裂的原因和氣候有一定的關系,瓜農不當使用“膨大增甜劑”也是原因之一。這種膨大劑也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在葡萄、草莓等水果的種植中也廣泛存在。

常見的可能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的蔬果有:葡萄、猕猴桃、草莓、柿子、棗、洋蔥、西瓜、臍橙、甜瓜、枇杷、黃瓜、蜜柑、白蘿卜、蘋果、柑橘、桃、梨、梅、荔枝、龍眼、辣椒……幾乎包涵了我們吃的所有蔬果。

“植物生長調節劑”到底是什麼?對人體有危害嗎?

既然“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使用如此廣泛,我們就很有必要了解了。植物內部有一種微量的活性物質,能夠調節植物自身的生長發育的各個生理過程,這類被叫做“植物激素”。而植物生長調節劑則是人工合成的有機化合物(也有天然化合物和從植物內部提取的),就像農藥一樣,從外部施於植物上,一樣用來調節植物的生長發育(有的像膨大劑一樣有促進作用,有的則有抑制作用。)而在《農藥管理條例》中指出“植物生長調節劑是一類能夠調節植物生長發育的農藥,不以殺傷有害生物為目的,所以其毒性一般為低毒或微毒”,並將植物生長調節劑作為農藥進行統一管理。

黃瓜、西瓜等可能用的都是一種叫“氯吡脲”的物質。這種物質在美國、日本都有登記,我國於1992年試推廣。事實上,這類“植物生長調節劑”只有極低的濃度才能起作用,如果濃度太高則會起反作用,植物會不生長或者死亡。

適量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對身體無害,但是這樣的蔬果口感不好,營養價值低了些。

許多的實驗都表明,適量使用,這些“植物生長調節劑”對實驗動物沒有什麼危害。以西瓜為例,用30毫克/千克濃度的膨大劑溶液浸泡幼果,40天後瓜皮上的殘留量低於0.005毫克/千克,低於我國規定濃度(0.01毫克/千克),正常食用是不會帶來健康危害的。如果不放心,那麼我們可以多把蔬果泡一下,這對於一些水溶性好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或者植物激素很有效。另外,能去皮的就去皮也有效。

還需要說明的是,雖然適量無害,但是這些食物在口感和營養價值上都打了折扣。

當然,瓜農過度使用膨脹劑導致西瓜爆裂,反映出的是農藥在終端使用上缺少監督和指導這個問題。而在植物類食物中,最威脅人健康的就是農藥殘余,農藥管理生產和使用兩個終端的監管都很混亂,導致劣質農藥盛行,相關報道參見:《農藥經營管理制度何去何從》。

鳝魚等動物:用避孕藥會“偷雞不成蝕把米”

用避孕藥養魚的消息廣為流傳

最出名的謠言:鳝魚是用避孕藥喂大的

關於避孕藥“喂”大的食物,最出名的是“避孕藥鳝魚”,這個說法從98年開始,並且歷久不衰。這個說法有兩種解釋:

1.鳝魚雌雄同體,避孕藥可以讓鳝魚從母的變公的,公的好賣。最早報道這一消息的媒體也稱,重慶一養殖戶向記者報料,其在鳝魚飼料中添加避孕藥,使鳝魚長得又肥又大。

2.雌鳝魚一產卵肉質就不好了,避孕藥可以讓它不產卵。

真相:避孕藥不僅不能催肥鳝魚,還可能喂死它

避孕藥是動物激素,乍一聽好像對動物有效,“避孕藥鳝魚”這個帽子也是一戴很多年,但是這種說法卻完全沒有根據,理由如下:

1.生物性質:避孕藥是雌激素或者孕激素,怎麼能讓動物變雄性?

避孕藥所含的為雌激素,用避孕藥催肥,從生物學角度講是站不住腳的,因為鳝魚要變成雄性才更肥大。雌激素只能讓鳝魚更“母”,又怎麼變“公”?另外,雌性的鳝魚長得極慢,雄性的才長得快、個頭大。用雌激素讓鳝魚一直是“母”的,豈不是讓它一直不長個?

此外,鳝魚味覺很好,常常拒吃有異味的飼料。

2.養殖特點:密度一高,鳝魚就不產卵了。

鳝魚的密度超過每平方米超過4-5條,就不會產卵,而現在一般養殖密度都在一平米30條左右。根本就用不上避孕藥。

3.實際操作:避孕藥還可能喂死鳝魚。

使用避孕藥,會導致鳝魚抗病能力下降,增加死亡率。據調查,1998年人工網箱養鳝技術剛起步的時候,湖北、江西有些養殖戶,在鳝魚快懷卵時,為了給鳝魚“避孕”(網箱內其實不適宜懷卵),使用過避孕藥。但是效果適得其反,不僅沒避孕成功,還造成鳝魚大量死亡。

另外,像炔雌醇這樣的雌激素根本就不溶於水。

4.成本考量:理由同第一部分。

那麼鳝魚為什麼個頭比以前大了?其實是因為現在的人工養殖技術進步了許多,鳝魚被喂得很頻繁。

其它水產品養殖也用不了避孕藥

1.蝦:市場上賣的蝦遠未達到性成熟期,沒有“節育”必要。

對蝦的性成熟期是8-10個月,而養殖的商品蝦,從種苗到成蝦一般只需3-4個月,遠未達到其性成熟期,根本就沒有繁殖能力,無需“節育”。

2.蟹:吃避孕藥反倒有副作用。

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會長楊維龍說,“螃蟹不同於魚類,避孕藥等類似藥物對螃蟹有副作用,不僅不利於螃蟹褪殼,農戶如果用了,反而可能會讓螃蟹因為暴長而暴死。”另外也有專家說,大閘蟹的精華其實是蟹黃和蟹膏,吃了避孕藥的大閘蟹性腺不發育。

不過最直觀的就是媒體的實驗了,結果發現避孕藥並不能催肥蟹。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專門研究河蟹養殖的成永旭教授則認為,大閘蟹屬甲殼動物,其發育、代謝系統與哺乳動物、脊椎動物完全不同,人類避孕藥並不適用於蟹類。這一說法也適用於同樣是甲殼類的蝦。

3.泥鳅:養殖戶巴不得雌泥鳅產卵,這樣才有最高收益。

和鳝魚不同,泥鳅是雌雄異體的,雄泥鳅喂避孕藥沒啥用,那麼雌泥鳅呢?我們查閱資料發現,養殖戶給泥鳅催產倒是有,因為一條優質母泥鳅一年繁殖四次的話,可以達到800元的收益,比養一只母牛劃算多了。有養殖戶就表示,如果給泥鳅用避孕藥,那就讓它“斷子絕孫”了,還談何收益。

有些“說法”裡的避孕藥其實指的是雄激素

在許多的報道中,都提到“避孕藥”甲基睾丸酮(又被稱為甲睾酮或者甲基睾丸素)被用到了羅非魚、甲魚、蟹和蝦的養殖中。其中,這種物質如其名,根本不是避孕藥,而是雄激素。其機理是,這些用雄激素把母的催成公的,公的個頭大,好賣。甲基睾丸酮對婦女可能會引起類似早孕的反應及乳房脹、不規則出血等;大劑量應用影響肝髒功能;孕婦有女胎男性化和畸胎發生,容易引起新生兒溶血及黃疸。這種性激素在水產養殖中是被禁止的,那麼,實際中又如何?

1.甲魚:會提高死亡率,得不償失。

有專門的科技人員曾經做過實驗,結果發現,雖然甲基睾丸酮能夠讓甲魚暫時快速生長,但是這樣做會提高甲魚死亡率,並且甲魚後期生長會減慢,還有遺傳給下一代的危險。總結起來得不償失。(據《飼料中添加激素對甲魚的影響》)

2.蝦、蟹:甲基睾丸素對甲殼類動物沒用。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水產養殖室主任周鑫曾經做過實驗,結果發現這類雄激素對蝦、蟹這樣的甲殼類動物沒用(編者注:甲魚屬於另一科目),這個道理與前文提到的避孕藥用於蝦、蟹一樣。

3.羅非魚:有的品種雄性率已經很高,根本就用不上藥。

讓羅非魚雌雄轉換,雌性羅非魚變成更為大條的雄性羅非魚確實可行,在1978年就已經有中國科研人員做過這樣的實驗。而中國羅非魚占了世界50%的產量。不過,有科研人員指出,不斷選種優化的羅非魚雄性率達97%到98%,根本就不用什麼藥再來干擾。

但是,我們也發現,在2009月的《南方農業報》上有一則報道,其中提到吉富品系的羅非魚一般都用性激素來變性、催肥。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許多報道中專家都表示甲基睾丸酮很貴,但是我們查閱商務網站的信息發現,這種物質的報價有高有低,並且有食品安全部門曾經在魚中檢出這類物質,所以價格因素在此不做考量。

其實,動物類養殖最讓人擔心的是抗生素濫用

有媒體在報道避孕藥養殖水產品的時候,也一並報道了抗生素在水產業濫用的情況,前者只是據說,後者則采訪比較扎實。事實上,抗生素不僅在水產養殖業,在我國的整個養殖業中都濫用。肖永紅教授等專家調查發現,中國每年生產抗生素原料大約21萬噸,其中有9.7萬噸抗生素用於畜牧養殖業,占年總產量的46.1%。有的養殖場場主本來不想用,但是環境污染太厲害了,讓他們不得不用。據《科學美國人》的報道,低劑量抗生素用於養殖業主要是用於預防各種疾病,但是就算如此,一樣有危害,會增加人和動物耐藥菌的種類。所以丹麥已經廢止了在養豬中使用任何抗生素。低劑量尚且如此,無序使用就更難說了,而和農藥一樣,在兩頭都監管不力的情況下,很難保障食品安全。

結語:說到底,大家會相信避孕藥“喂大”食物的謠言,並且對辟謠大都持懷疑態度,還是因為食品安全事故太多,食品安全問題太讓人不放心了。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