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健康飲食是品質生活的基礎,居家妙招讓我們生活更加快樂
你的綠色生活
  1. 首頁
  2. 生活百科
  3. 居家裝飾
  4. 健康生活
  5. 風俗習慣
  6. 居家飲食
  7. 居家問答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百科網 >> 風俗習慣 >  >> 民俗風俗

景頗族有什麼風俗習慣?少數民族景頗族的習俗

 

景頗族,中國雲南世居民族之一,由唐代“尋傳”部落的一部分發展而來。近代文獻多稱為“山頭”、又分別稱為“大山”、“小山”、“茶山”、“浪速”,自稱“景頗”、“載瓦”、“喇期”、“浪峨”,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縣的山區,少數居住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芒馬、古浪、崗房以及耿馬、瀾滄等縣。

景頗族有什麼風俗習慣?中國少數民族景頗族的來歷習俗
景頗族有什麼風俗習慣?中國少數民族景頗族的來歷習俗

景頗族的歷史

景頗族的來源與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關。唐代,其先民以“尋傳蠻”、“高黎貢人”見諸於漢文史籍,自元、明、清至新中國成立前,又先後出現了“峨昌”、“遮些”、“野人”等名稱。新中國成立後,經民族識別,確認為景頗族。

景頗族的先民與古代的氐、羌有關,以前居住在康藏高原南部山區,7-9世紀沿橫斷山脈南遷。東部景頗在瀾滄江以東,金沙江地區;西部景頗在瀾滄江以西至緬甸境內。15-16世紀,由於戰爭大量的東部族人大規模西遷;16世紀後大量移居德宏地區,多與德昂、阿昌、僳僳、漢等民族雜居。景頗族中景頗支、浪峨支、瓦支、喇期支原先是同一民族的不同部落。

景頗族主要有五個支系,即景頗、載瓦、勒期、浪峨(浪速)、波拉。多數地區不同支系的人雜住在一起。景頗支系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載瓦等四個支系的語言比較接近,同屬藏緬語族緬語支。文字有景頗文和載瓦文兩種,系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前者創制於19世紀末,後者創制於1957年。

景頗族的飲食

景頗族以米為主食,吃法有爛米飯、糯米飯、糯米粑粑或竹筒飯。蔬菜除部分來源於菜園,多靠采集野菜來制作,吃法除煮、焖、炒或涼拌外,最有特色的要算是舂菜了。他們將野菜洗淨後精心炮制,加上豆豉。豆豉:一種豆子煮熟發酵後制成的食品。生姜、辣椒、鹽,在竹筒或杵臼內舂碎。其味道鮮美獨特,常用來待客。景頗族還喜飲水酒,喜嚼“沙枝”(用草煙、蘆子、熟石灰配成的嚼料)。見面互贈“沙枝”是傳統禮節之一。

景頗族閒時一日三餐,忙時一日兩餐。主食大米,喜食干飯和竹筒飯。所種植的蔬菜大都是不需精耕細作的瓜、豆、青菜、洋芋(土豆)等,輔以竹筍、水芹、野蒜等。

肉食以豬肉和雞肉居多,農閒時進行漁獵,比如捕獵野豬、麂子、山羊、野牛、野雞、鳥雀,捕撈魚蟹、田螺。景頗族飲酒多是自制的低度酒,稱水酒,成年男女更喜燒酒。

景頗族喝酒十分注重禮節,熟人相遇互相敬酒,不是接過來就喝的,而是先倒回對方的酒筒裡一點然後再喝。大家共飲一杯酒時,每個人喝一口後都用手揩一下自己喝過酒的地方,再轉給別人,如有老人在場,先讓老人喝。

典型食品主要有:竹筒烤魚、撒撇、舂鳝魚、砂鍋炖竹鼠。

景頗族的宗教習俗

崇信萬物有靈,認為自然界中的萬物的鬼靈都能對人起作用,給人以禍福。供奉的鬼分三類,即:天鬼、地鬼、家鬼。天上以太陽鬼為最大;地上以地鬼為最大;家鬼以“木代”鬼為最大。凡遇插種、收割、婚喪、械斗等均請巫師宰牲祭鬼,主持祭祀的巫師被稱為“目陶”(音譯),最大的祭典“目腦”,就是為祭“木代”鬼而舉行的。現在主要信仰基督教。

景頗族的婚姻

景頗族的婚姻形式為一夫一妻制。但山官和富裕戶也有一夫多妻的。在家中,父親是家長。有女無子時可招贅,但贅婿不改其姓;無子嗣時可收養子,權利義務與親生子一樣;對財產實行不嚴格的幼子繼承制,幼子地位高於長子。婦女社會地位較低。在現行的一夫一妻制婚煙中,基本上仍必須遵循傳統的單向姑舅表婚的原則,即姑家男子必須娶舅家女子,但舅家裡男子不能娶姑家女子,形成“姑爺種”和“丈人種”的婚姻關系。流行轉房制和妻死丈夫續娶妻姊妹的習俗。還實行等級婚姻,即官家與官家通婚,百姓與百姓通婚。青年男女社交自由,但結婚由父母包辦,聘禮很重,常發生搶婚的現象。

景頗族青年男女進行干脫總(即“串姑娘”)時,男子會暗取意中人的幾絲頭發或布絲等物,請董薩(巫師)卜卦確定是否能結婚。若可以,再由父母請“勒腳”(男方寨裡的媒人)與“強通”(女方寨裡的媒人)聯系,並去女方家提親。提親時一般會送去一些絲織品種、雞蛋、酒等禮物,若女方收下,即表示同意婚事。過後,再送去議定的聘金,決定婚期。

景頗族的民族節日

撤種節和嘗新節

撒種節和嘗新節,是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梁河、隴等縣阿昌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三月十日和八月十五日舉行。

傳在遠古時代,阿昌族人民中有個年逾古稀的老婆婆,每逢八月中旬收獲季節,她總是不厭某煩小心翼翼地將各種谷物良種選留下來。轉送給各村寨的人民.由於幫助大家提高了耕種技術,她受到人們深沉的愛戴和尊重.一年的八月,老婆婆突然在收獲前逝去。為了彌補老人未能穿新、嘗新而逝的最大遺憾,人們在她靈前敬獻香噴噴的飯菜和新衣。以後,每年八月十五日,阿昌族家家戶戶都用新收獲的糧、菜、瓜果做飯,這樣就形成了嘗新節。來年春天人們又將她留下的種子撒到地裡,形成了每年三月十五日的撤種節。

新米節

新米節景頗族有趣的慶豐收節日。每年農歷八九月間,當田裡稻谷成熟時,家家戶戶都要歡渡“新米節”。

新米節的前一天,主人家就開始准備。他們背著插滿鮮花的籃子,然後揀起一捆成熟的糯谷,背回家中,擺在鬼門旁邊。然後,便向各家發出熱情的邀約,請他們在第二天作客。第二天,男女老少和魔頭歡歡喜喜地來到主人家,主人取出水酒迎接來客。主賓互致問候完畢,就要准備新米節的飯食了。婦女和小姑娘炒谷子、舂扁米、做粑粑、煮新米飯,上山采野菜。小伙們歡歌結伴,下河捉魚。按景頗族的傳統規矩,新米節這天不能殺雞宰豬。宴飲開始之前,主人要行祈禱儀式。他把粑粑、扁米、水酒、干魚、干老鼠排好祈祝,向鬼表白心願,盼望人畜平安,風調雨順,祛災除禍。如能如願,將來一定殺牛供祭。

在新米節的儀式上,由年高德重的長者講述谷子的來源。據說在很久以前,景頗族種植谷子,但谷魂卻上了天,地上的谷子長得不好,家狗見狀日夜吠叫,終於把谷魂叫到了地上,從此,景頗族種植的谷子茁壯豐茂。

因此,景頗族對狗另眼相看。新米節這天,要先給狗吃飯,其次才是牛,然後才給老人吃。新米節這天,人們一邊飲酒談笑,一面和主要總結農事,討論下種的適當時機。泡田水的使用。栽秧的技藝,旱地播種的方法和時限,開荒的設計。輪種的學問等。新米節是一個慶賀豐收的節日,也是一個促進農業技術交流的節日。

采花節

景頗語稱“思鮮鮮”或“吉達”、“寧打”等,一般在春節期間舉行。屆時,同寨或鄰寨的青年男女相約在一起,帶著粑粑絲、米飯、雞蛋等食物,一同上山找一適合玩耍的地方,大家唱歌跳舞,說笑嬉鬧,舉行打“炀碟”等各種游戲。情侶們則談情說愛、互贈禮物,其余男女老少,則每人出些酒肉等食物,共同煮食。老者唱歌給年輕人聽,歌詞多為吉利之語。飯後,大家唱歌跳舞,一同玩樂。晚上青年男女彼此相約,在公房和其它地方唱歌吟調,盡情娛樂,直到深夜。

能仙節

是景頗族青年男女為主的聚會、唱歌跳舞的節日。一般在每年的農歷二月十日舉行。這個季節正值春回大地,萬物生長,辛勞一年的青年男女利用這一農閒的好時節,依照傳統在依山傍水的平坦地方舉行能仙節。節日裡,男女青年穿上節日的盛裝,佩帶各種的裝飾品,聚集在一起,進行民歌、射擊、打彈弓、刀舞等比賽。

 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壯族 ·滿族 ·回族 ·苗族 ·維吾爾族 ·土家族 ·彝族 ·蒙古族 ·藏族 ·布依族 ·侗族 ·瑤族 ·朝鮮族 ·白族 ·哈尼族 ·哈薩克族 ·黎族 ·傣族 ·畲族 ·傈僳族 ·仡佬族 ·東鄉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水族 ·佤族 ·納西族 ·羌族 ·土族 ·仫佬族 ·錫伯族 ·柯爾克孜族 ·達斡爾族 ·景頗族 ·毛南族 ·撒拉族 ·布朗族 ·塔吉克族 ·阿昌族 ·普米族 ·鄂溫克族 ·怒族 ·京族 ·基諾族 ·德昂族 ·保安族 ·俄羅斯族 ·裕固族 ·烏茲別克族 ·門巴族 ·鄂倫春族 ·獨龍族 ·塔塔爾族 ·赫哲族 ·珞巴族 ·漢族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