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健康飲食是品質生活的基礎,居家妙招讓我們生活更加快樂
你的綠色生活
  1. 首頁
  2. 生活百科
  3. 居家裝飾
  4. 健康生活
  5. 風俗習慣
  6. 居家飲食
  7. 居家問答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百科網 >> 生活百科 >  >> 百科大全

《嗟來之食》讀後感怎麼寫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然後將得到的感受和啟示寫成的文章叫做讀後感。那麼《嗟來之食》讀後感怎麼寫呢?

《嗟來之食》讀後感怎麼寫

《嗟來之食》讀後感(一)

《嗟來之食》這篇文言文給我們講述的是:一位災民,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不吃富人黔敖帶有侮辱性的施捨,最終餓死街頭的故事。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有尊嚴,也有維護自己尊嚴的權利,但同時也要學會尊重別人,學會寬以待人。當尊嚴受到挑釁的時候,我們要勇於維護自己的尊嚴。歷史上有“士可殺不可辱”的志士;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文天祥,還有許許多多“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的革命者。從葉挺將軍身上,我們體會到為堅持真理,寧願在烈火與熱血中永生,也不願爬著出來苟且偷生;從使者晏子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位維護國家尊嚴,機智應答的智者……他們都是為了尊嚴,為了那比生命還要寶貴的尊嚴。

在《嗟來之食》這個故事中,從那位衣衫褴褛,餓得少氣無力的災民身上,我們看到他為維護尊嚴鄭重的話語,充分體現了“人窮志不短”的高貴品格,所以那位災民不吃“嗟來之食”沒什麼錯。但是,不會寬容別人是那位災民的錯。俗話說“得饒人處且饒人”,黔敖知錯就改,及時道歉,就是尊重災民,災民又何苦和自己的身體過不去呢?畢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個人都應當珍惜。

在這裡,我想對那位災民說:人既要有尊嚴,又要在有尊嚴的基礎上,學會寬容。比地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還要大的應該是我們的胸懷啊!

《嗟來之食》讀後感(二)

尊嚴,是一個讓人值得深思的詞語,放棄小尊嚴,是為了捍衛大尊嚴。近日,我在語文書上看到了《嗟來之食》這篇文章,講述了關於尊嚴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是:齊國有一年發生了大饑荒,富人黔敖在大路兩旁擺滿了食物,施捨給災民,可有一個餓得奄奄一息的人,卻不吃黔敖的東西,他說:“我不吃嗟來之食”。結果就餓死在大街上。

看完這個故事後,我想,這個齊國人何必那樣固執呢,是自己的國人給食物,但這並不是為了羞辱他,而他為了自己的尊嚴死要面子活受罪,終因饑餓丟了性命。在有些時候,我覺得生命大於尊嚴,因為只有保住了性命,才能成就大事業呀!你才能活得有尊嚴!

正像當年的孫膑被龐涓陷害,挖去了膝蓋骨,可是孫膑忍辱負重,甚至在豬圈和豬一起吃和睡,龐涓以為孫膑真的瘋了,就放松了警惕,孫膑乘機爬回了齊國,重振旗鼓,一舉擊敗了龐涓。

少年韓信為了保住性命忍辱負重,從欺負他的屠夫的胯下鑽了過去,最後卻成了人人崇拜的大將軍,輔佐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立下汗馬功勞。

司馬遷不懼漢武帝的淫威,在牢裡忍受著宮刑的奇恥大辱,寫下了《史記》,贏得了後人的尊敬!

這些故事都講了大丈夫能屈能伸,才能成就大事業,才能真正捍衛自己的尊嚴。

《嗟來之食》讀後感(三)

徐悲鴻曾說過:“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讀完《嗟來之食》,我感悟頗深。

《嗟來之食》主要寫了齊國發生大饑荒,黔敖在大路旁邊擺設了食物,施捨給災民。但有一個人因為黔敖侮辱性的施捨,不吃“嗟來之食”,最後被活活餓死的故事。

讀完這個故事,我認為每個人都應有尊嚴,當尊嚴受到挑釁的時候,要勇於維護自己的尊嚴,做一個有骨氣的人。在《嗟來之食》這個故事中,我從那位衣衫褴褛,餓得少氣無力的窮人身上,感受到了“人窮志不短”的高貴品格。

在我的身邊,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有一天,我和媽媽去書店買書,在門口看見了一一個聾啞人擺著一張桌子在那寫書畫。他的字是那麼剛經有力,圍觀的群眾都贊不絕口。媽媽也掏錢買了幾副字畫,回家留作紀念。我們正要走時,來了一個戴眼鏡的年青人,穿著西服,一副很有錢的樣子,只見他丟下100元在桌子上便長揚而去。那個聾啞人拿起錢就追了上去,咿咿呀呀指手劃腳,手裡拿著一副字畫要送給他,意思說:“我不要你的施捨,字畫留給你作留念吧。”年青人不知好歹,把字畫扔在地上,嘴裡還不停地叨叨。這時聾啞人拉著他不放,兩個人還爭了起來,聾啞人把錢還給了他,年青人毫無辦法,知道自己錯了,沒有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勞動成果。在眾人的譴責下,他灰溜溜的走了。

不會尊重別人的人,別人也不會尊重他。尊嚴是一種可貴的品質,我們應該向《嗟來之食》中的窮人學習,做一個有骨氣、有尊嚴的人,因為尊嚴無價。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