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健康飲食是品質生活的基礎,居家妙招讓我們生活更加快樂
你的綠色生活
  1. 首頁
  2. 生活百科
  3. 居家裝飾
  4. 健康生活
  5. 風俗習慣
  6. 居家飲食
  7. 居家問答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百科網 >> 健康生活 >  >> 生活小竅門

天氣變暖 當心食物中毒

  春暖花開的季節,人們心情好胃口自然就好,但海澱區衛生監督所日前發出食品安全預警,提醒市民當心食物中毒。

  -剩米飯、扁豆、涼菜、白酒都是中毒危險因素

  記者從海澱區衛生局了解到,根據2000年至2003年海澱區食物中毒案例分析,有扁豆在加工過程中未加熱徹底而引起的植物性中毒;有食品中添加的亞硝酸鹽引起的化學性食物中毒;有食用冷葷涼菜、剩米飯和肉制品引起的細菌性中毒。

  海澱區衛生監督所食品安全專家介紹,由於天氣逐漸變暖,5月份容易發生細菌性食物中毒,同時伴有植物性和化學性食物中毒。中毒食品以冷葷涼菜、剩米飯和肉制品等食品為主,同時海鮮類食品、扁豆、新鮮腌制的鹹菜和酒類食品也可能成為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因此,人們在食用扁豆時,應注意煮熟煮透;不要飲用私自勾兌和來源不明的散裝白酒;盡量從正規商家購買調味品,以防甲醇和亞硝酸鹽中毒。在食用海鮮類食品時,由於副溶血性弧菌帶染率較高,加工時可加適量食醋,避免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發生。在保存剩米飯以及肉制品冷葷涼菜等食品時應注意冷藏,因為冷藏可有效地控制一部分致病性微生物的生產繁殖。如需在外就餐時應選擇衛生條件較好的餐飲單位。

  -致瀉性大腸埃希氏菌食物中毒

  大腸埃希氏菌廣泛存在於人和動物的腸道中,部分菌株對人有致病性。大腸埃希氏菌在15~45℃之間可以繁殖,不耐熱。

  中毒原因:食品未經徹底加熱,或加工過程中造成的交叉污染。

  中毒食品:各類熟肉制品、蛋及蛋制品、生牛奶、乳酪、蔬菜、水果、飲料等。

  主要症狀:水樣腹瀉、腹痛、惡心等,嚴重者,尤其是老人和兒童病人死亡率較高。

  預防:1.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2.不吃生的或加熱不徹底的牛奶、肉等動物性食品。不吃不干淨的水果、蔬菜。剩余飯菜食用前要徹底加熱。防止食品生熟交叉污染。3.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避免與病人密切接觸,或者在接觸時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海洋細菌,主要來源於魚、蝦蟹、貝類和海藻等。海水中可存活47天以上,淡水中可生存2天。該菌在3%~3.5%氯化鈉的環境下生長良好;對酸敏感,在普通食醋中5分鐘即可殺死;對熱的抵抗力較弱。

  中毒原因:烹調時未燒熟、煮透,或熟制品污染後未再徹底加熱。

  中毒食品: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多發生在海產品大量上市時。中毒食品主要是海產品,其次為鹹菜、熟肉類、禽肉、禽蛋類,約有半數為腌制品。

  主要症狀:中毒後潛伏期一般在10小時左右。發病急,主要症狀為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發熱,尚有頭痛、多汗、口渴等症狀。失水過多者可引起虛脫並伴有血壓下降。少數嚴重病人由於休克、昏迷而死亡。

  預防:1.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2.加工海產品一定要燒熟煮透。3.烹調或調制海產品、拼盤時可加適量食醋。4.加工過程中生熟用具要分開,宜在低溫下儲藏。

  -蠟樣芽孢桿菌中毒

  蠟樣芽孢桿菌分布廣泛,能產生致吐腸毒素和致腹瀉腸毒素,是食用剩米飯、剩菜、涼拌菜等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污染源主要是泥土、灰塵,經昆蟲、不潔用具和食品從業人員等傳播。

  中毒原因:食品在食用前保存溫度較高(20℃以上)和放置時間較長。

  中毒食品:剩米飯、米粉、甜酒釀、剩菜、甜點心及乳、肉類食品。

  主要症狀:一般為8~16小時發病。中毒表現可分為嘔吐型和腹瀉型,或兩型兼有。嘔吐型症狀是以惡心、嘔吐為主,並有頭暈、四肢無力等。腹瀉型症狀是以腹痛、腹瀉為主,病程一般在8~36小時,一般無死亡。

  預防:1.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及時采集剩余可疑中毒食品以備檢驗。2.蠟樣芽孢桿菌在15℃以下不繁殖,剩飯、剩菜應放低溫保存。3.被該菌污染的食品一般無腐敗變質的異味,不易被發覺,因此,剩飯、剩菜一定要在餐前再加熱。4.注意食品的貯藏衛生和個人衛生,防止塵土、昆蟲及其他不潔物污染食品。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