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健康飲食是品質生活的基礎,居家妙招讓我們生活更加快樂
你的綠色生活
  1. 首頁
  2. 生活百科
  3. 居家裝飾
  4. 健康生活
  5. 風俗習慣
  6. 居家飲食
  7. 居家問答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百科網 >> 居家問答 >  >> 保健養生問答

腳氣是病麼?

腳氣是病麼?

最佳答案:

“腳氣”不是“腳氣病”

老方:吃錯了藥

老方是上海人。患腳癬已有3O余年。我國不少地區常將腳癬稱為“腳氣”,在老一代人中還有這樣一種觀念。認為“腳氣”是身體的“出氣筒”,是不能治好的,治好以後會得其他大病。所以老方雖然患腳癬數十年。也從來沒有進行治療。隨著年齡增大,腳癬越來越嚴重,腳底和腳跟的皮膚很厚、粗糙、脫屑、到了冬天還經常開裂、疼痛,走起路來又癢又痛。老方便想治一治腳氣,只是苦於沒有時間。

一個偶然的機會,老方看到維生素B1片劑的說明書上講該藥能夠冶療“腳氣病”。他打聽到這種藥很便宜,藥房就能買到。老方心想。不要上醫院排隊看病,不僅省時,還可免去掛號費和診療費,不由喜出望外,立即就到藥房去買了一瓶。他按照用法說明,每天服3次。一轉眼一個月過去了,“腳氣”絲毫不見好轉。老方只好到醫院就診。經過醫生的仔細解釋後,老方才知道。“腳氣”與“腳氣病”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疾病。

“腳氣”:真菌引起

腳癬是一種由淺部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這些淺真菌又稱皮膚癬菌.在全世界廣為流行,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更為普遍。在我國南方比北方發病率高。香港是世界公認的腳癬發病率最高的地區,所以很多人將腳癬稱為“香港腳”,但上海人則常稱它為“腳氣”或“腳濕氣”。由此可見,溫暖、潮濕的環境是真菌易於繁殖的良好條件。長時間穿不透氣的膠鞋或長筒靴,不經常洗腳換襪,使用公共生活用具如腳盆,拖鞋、浴盆、毛巾等。是引起腳癬的重要因素。而游泳池、浴室等公共場所則是腳癬傳播的常見場所。

根據臨床表現,腳癬大致可分為水疱浸漬型和鱗屑角化型兩種。水疱浸漬型多發生於夏季,小水瘡常位於趾縫、足底和足側,自覺瘙癢;浸漬、糜爛常見於第3、4和第4、5趾間,患處皮膚發白、表皮剝脫,露出基底潮紅的糜爛面,有少量滲液,有時開裂,常有臭味。這種類型的腳癬容易繼發細菌感染,引起急性淋巴管炎、急性淋巴結炎和丹毒。鱗屑角化型多見於冬季,或在冬季加劇,其表現為皮膚干燥,角化、脫屑,病期越長,角化越明顯,尤其是腳跟及腳底兩側,小趾或趾間。發生皲裂。疼痛難忍,妨礙行走。老方患的可能就是這種類型的足癬。

過去沒有治療腳癬的特效方法,所以很多人失去了信心,而現在有很多新的高效抗真菌藥物,腳癬是可以治好的。外用藥物有咪唑類抗真菌制劑,聯苯苄唑、環吡酮胺等效果都很好;內服藥物中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等短期即可見效。

腳氣病:少了維生素B1

1630年,一位叫邦突斯的荷蘭醫生首先發現了腳氣病。按照他的解釋,當時“腳氣”的意思是指綿羊,因為“患這種疾病的人,在走路時像綿羊一樣膝部搖動和腿抬高”。1882年,日本的一位將軍觀察到許多船員發生腳氣病。並注意到食物的質量對此病具有重要的影響。他在給船員每日的白米口糧中添加肉、蔬菜及面包後,發病者的數量大大減少。

現已研究證實,腳氣病是由於缺乏維生素B1而引起的一種以消化、循環和神經系統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消化系統症狀以胃納差、便秘為主,病情發展後可出現腸蠕動減慢和腹脹。循環系統表現包括心髒肥大和擴張(尤其是右心室)、心動過速。以及腿部水腫。輕度腳氣病時,神經系統僅表現為疲乏、記憶力減退、失眼等嚴重時可出現中樞和周圍神經炎症狀。引起精神錯亂、眼肌麻痺,甚至昏迷。有些患者還會出現兩側對稱性的腳趾感覺異常、足部灼痛、腓腸肌痙攣、觸痛、蹲坐位起立困難等。

維生素B1又名硫胺素,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廣泛存在於粗糧、豆類、瘦肉等食物中。體內一般不會缺乏。但是,如果長期進食精白米、淘米時過分搓洗,就會引起維生素B1缺乏。由於維生素B1缺乏症與腳氣沒有關系,因此老方服藥後腳氣自然沒有好轉。

治療腳氣病首先應糾正病因,多攝入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如粗糧)。同時可以回服維生素B1,每次5-10毫克.每日3次,嚴重者應肌內注射,同時應補充足量的其他B族維生素。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