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健康飲食是品質生活的基礎,居家妙招讓我們生活更加快樂
你的綠色生活
  1. 首頁
  2. 生活百科
  3. 居家裝飾
  4. 健康生活
  5. 風俗習慣
  6. 居家飲食
  7. 居家問答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百科網 >> 居家飲食 >  >> 食材選購

新鮮雞蛋如何保存?雞蛋不可橫放保存

蛋類營養價值高,是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但不少人對食蛋存在誤區,近年營養學家經研究又提出了一些科學食蛋的新觀點,對居民正確食蛋有一定指導作用。

新鮮雞蛋如何保存?雞蛋不可橫放保存
新鮮雞蛋如何保存?雞蛋不可橫放保存

雞蛋不可橫放保存

新鮮雞蛋的蛋白濃稠,能有效地將蛋黃固定在蛋白中央。存放久了,尤其是外界溫度較高時,蛋白黏液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會慢慢脫去一部分水分,失去固定蛋黃的作用。這時如把雞蛋橫放,由於蛋黃比重比蛋白小,蛋黃就會上浮,靠近蛋殼,變成粘殼蛋。所以雞蛋不宜橫放保存。

雞蛋能夠為人體提供大量的蛋白質,我們也會經常食用雞蛋或者與雞蛋有關的食物,每個家庭都會儲備一些雞蛋,據說雞蛋也會呼吸,尖的一端有個小氣泡是用來交換空氣的,由此雞蛋放置在空氣中很容易被細菌感染變質,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如果你想讓雞蛋新鮮、保存的時間長久,那麼就要掌握一些雞蛋的保存技巧。

保存雞蛋小竅門:

雞蛋一定要放在冰箱裡儲存

1、買回來的雞蛋一定要放在冰箱裡儲存。

放的時候要大頭朝上,小頭在下,這樣可使蛋黃上浮後貼在氣室下面,既可防止微生物侵入蛋黃,也有利於保證蛋品質量。

2、雞蛋忌與揮發性物質同裝運。

因此類物質如蔥、姜、辣椒等的強烈氣味會通過蛋殼上的氣孔滲入雞蛋中,加速雞蛋變質。

3、從冰箱中取出的鮮蛋要盡快食用,不可再久置或再次冷藏。

因雞蛋取出後在室溫下會“發汗”,小水滴中的細菌和微生物會很快透過蛋殼深入蛋液內層,所以雞蛋已不能保質,要馬上食用。

4、雞蛋存放前不可用水沖洗。

有些雞蛋的外殼很髒,人們喜歡清洗後再存放,以免污染其他食品。但清洗會破壞雞蛋原有的外蛋殼膜,使細菌和微生物暢通進入蛋內,加速雞蛋變質。可以用保鮮袋或膜包起來再放,就不會造成污染了。

5、有獨立的存放空間。

在沒有條件冷藏雞蛋的時候,要盡量用干淨的紙或布做成雞蛋形狀的空穴,使每個雞蛋有獨立的存放空間,並且避免直接暴露在空氣裡。這樣可以減少細菌和微生物侵入的機會,能夠延長雞蛋的保存時間。

6、用鹽水存放。

用鹽水存放,將水放入容器中,倒入適量的食用鹽,放入雞蛋,這樣可以是雞蛋蛋殼和空氣隔離,在含有鹽的水中幾乎不含細菌,使雞蛋不易被細菌感染,保存保鮮更久,將雞蛋埋入鹽中亦可。

7、將雞蛋放入米中。

將雞蛋放入米中,這些粉末或多或少的會進入雞蛋殼的空隙中,從而堵塞了細菌進入雞蛋內部通道;大米會給雞蛋提供一個相對於空氣更為干燥的環境,細菌在這樣的條件小更難生存,這樣雞蛋就不再那麼容易變質了。

8、雞蛋放入油中或在蛋殼表面抹上一層食用油。

雞蛋放入油中或在蛋殼表面抹上一層食用油,防止雞蛋變質也是有效,抹上油可放入冰箱或者放入密封保存的袋中緊包住雞蛋,如超市雞蛋零食的密封保存那樣。

9、用石灰水浸泡後再晾干。

用石灰水浸泡後再晾干,究其原理也是用碳酸改填堵雞蛋殼上的孔,而這種方法適用於保存大量的雞蛋。

雞蛋食用禁忌

小心沙門桿菌 烹煮前要清洗

雞在產蛋時會隨著雞的排洩物共同產出,理論上業者在出售前就會清洗過,但總會有漏網之魚,避免雞蛋上附著沙門桿菌,建議買回家的蛋還是要清洗,不過,可不能一買回家就立刻洗完就放冰箱,這樣大錯特錯。因為清洗不但無法消滅沙門桿菌,還可能因為潮濕,使得蛋殼表面的病菌滲入雞蛋裡,愈洗愈糟糕。

圓端朝上 尖端潮下較能保鮮

正確做法是,買回家的雞蛋可先用干布輕擦掉表面的粉塵,再放入冰箱冷藏,放進冰箱時,應以直立排列,將圓的一端朝上、尖的朝下擺放,可避免氣室中的空氣影響新鮮度。烹煮之前,務必用清水沖洗、手指在蛋殼上搓揉一會兒,然後立刻打蛋入菜,如此可避免敲開蛋殼時,表面的髒污接觸到蛋白蛋黃。

生蛋潤喉強身?長期吃恐掉發

此外,許多人喜歡吃生蛋,認為生蛋不只潤喉,還能強身健體,並不建議,因為生蛋白會抑制生物素吸收,曾有人長期吃生蛋導致嚴重掉發,另外,而頑強的沙門桿菌需要靠烹煮才能消滅,腸胃脆弱者容易腹瀉,加上現在外食族多,無法把關所吃的蛋品來源,強烈建議一定要煮熟再吃。

蒸蛋也是不錯的烹煮方式,能吃到滿滿的卵磷脂和蛋白質。

吃蛋吃「原態」最健康 皮蛋、鐵蛋少碰

而蛋的種類相當多,除了雞蛋外,皮蛋、鐵蛋也很受民眾歡迎,不過,這兩種蛋的含納量偏高、人工添加物也多,偶爾滿足口腹之欲是無妨,但要攝取到一顆蛋完整的營養素,盡量還是保留它的原態,水煮蛋就是一種很不錯的方式,當然,一般的蒸、煮、炒的烹調方式,並不會影響營養素的吸收,倒是類似佛跳牆裡的「炸」蛋方式就要小心,因為過度高溫會導致蛋白質流失,反而無法攝取到養分。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