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健康飲食是品質生活的基礎,居家妙招讓我們生活更加快樂
你的綠色生活
  1. 首頁
  2. 生活百科
  3. 居家裝飾
  4. 健康生活
  5. 風俗習慣
  6. 居家飲食
  7. 居家問答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百科網 >> 居家飲食 >  >> 食物禁忌

這些食物商販自己從不會吃,可我們天天在吃

文章導讀

我們平常的時候都有嘴饞的時候,嘴饞的時候就會買一些街邊的食物來吃,那麼下面看看有哪些食物吃了是對身體有壞處的。

這些食物商販自己從不會吃,可我們天天在吃(1)

1、街邊的麻辣燙

說起麻辣燙,幾乎人人都吃過,麻麻辣辣的吃起來真過瘾。但您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吃完街邊麻辣燙會拉肚子!”

《濟南時報》曾經調查報道,這些街邊麻辣燙因為不干淨,而且夏天更容易滋生細菌,吃完後容易導致腹瀉。為防止食客吃變質肉丸後拉肚子,一些小商販常常會在底湯裡加上止瀉藥!

“我們煮的麻辣串,自己從來不吃,因為這東西太髒了。”

國家二級營養師王濰青表示,暫且不提湯料有害的成分,僅反復煮沸的湯料就能產生致癌物質。

濟南時報記者曾經從不同地點隨機購買了4份麻辣燙的湯底送至食品檢測機構。經過檢測發現,4份湯底均含亞硝酸鹽,分別為:1.0mg/L、0.25mg/L、5mg/L、0.25mg/L。說明這些湯底已經在用了很長時間了,才會產生這麼多亞硝酸鹽。怪不得這些商販從來不吃!

文章導讀

2、鐵板鱿魚

“快來咯,快來咯,剛剛烤好的鐵板鱿魚!”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總會有很多推著小車的小吃商販這樣叫賣。鐵板鱿魚長期位列街頭熱門小吃排行榜之中,其辛辣的味道,Q彈的口感讓人們垂涎欲滴。在享受美味的同時,您是否看到過商販們自己吃過?

其實,不少鐵板鱿魚的背後,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貓膩。

只要網上一搜,就能搜出來很多關於鱿魚的行業潛規則。

據中國科協《科普中國》報道,很多燒烤攤上的鱿魚都是干貨水發的,原因很簡單,由於大部分城市離海比較遠,水產運進內陸之前一般都會對水產品進行脫水處理成干貨,這相比於冷凍運送既延長了水產的保質期,又降低了運輸成本。

可是問題來了,使用普通的水浸泡鱿魚,沒有辦法使鱿魚變回原來“鮮嫩”、“透亮”的效果。因此,很多商販為了使干貨鱿魚泡水之後能變得如新鮮的一樣,便在用於浸泡的水上打起了歪主意。

他們在水中加入了燒鹼、雙氧水、甲醛等化工材料。因為燒鹼和雙氧水能使干癟的鱿魚變得飽滿軟滑起來,而甲醛則能使發黑的干鱿魚“美白”。經過這樣處理的干鱿魚,從外觀上來看還真和新鮮鱿魚一模一樣。

很顯然,燒鹼、雙氧水、甲醛等物質都不能使用在食物上,這是我們國家嚴令禁止的。燒鹼對人的咽喉和消化系統有不小的傷害,而雙氧水也同樣具有腐蝕性。至於甲醛,我們就更不用多說了,它又名福爾馬林,是制作標本、屍體的試劑。所以即便是鱿魚看起來再好吃,商販自己也不會吃上一口。

據潇湘晨報報道,長沙工商人員在查處這些“雙氧水、甲醛的鱿魚”後,商販們表示,自己在制作時都會穿戴上防腐蝕的手套與雨靴,避免腐蝕皮膚。而他們說:“這些經過泡發的鱿魚我們自己從來不吃的”。

3、鴨血

鴨血也是很多“吃貨”的最愛,爽滑的口感,非常好吃。特別是吃火鍋時,小編都忍不住來兩塊。

但是!但是!央視新聞曾曝光,北京市場許多鴨血都是假鴨血,甚至一些知名連鎖火鍋店也被檢測出鴨血造假,以豬血冒充;街邊麻辣燙使用的鴨血,甚至被檢出較高的甲醛成分。

央視記者曾對此進行實地調查,在海澱區農貿市場超市街邊的一家麻辣燙攤位上,老板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鴨血全是假的,裡面都兌了不少豬血。”

不光是北京,其他地區出豬血、牛血做成的“鴨血”也不在少數。不行你看看這個視頻,視頻中,商販表示自己雖然可以賣,但自己從來不吃,涮火鍋時也不會吃!

文章導讀

4、過於低廉的辣條

要說在零食裡最火的,莫過於“辣條”了。一袋看似不起眼的“辣條”,火遍大江南北,從學校周圍的小賣部,甚至火到了國外。去年下半年,美國亞馬遜網站上爆出了一張格外搶眼的圖片。一包在國內僅售5毛錢的辣條,在美國卻以超過10倍的價格售賣。

一時間,這種“面筋加辣油”制成的小零食身價倍增,成功上演“走出國門,征服世界”的逆襲。反過頭來想想,小編上學時也會常吃,5毛錢不貴還好吃!

事實上,不管學名是叫“面粉熟食”還是“調味面制品”,辣條無外乎由“面粉+辣油+食品添加劑”制成。據新華網記者報道,在暗訪一家辣條生產企業時發現,這些辣條的生產車間內充斥著嗆人的辣條氣味,記者被熏得直流眼淚。先來看看視頻再吃!

近百名女工正在這裡進行封裝,令人吃驚的是,那些剛剛上完廁所的女工連手都沒洗就徑直回到工位上。幾乎沒有人佩戴口罩和手套,都是直接用手將辣條一塊塊裝入塑料包裝袋。由於長時間接觸辣條,雙手被浸得泛著紅色的油光,一些人的手指出現紅腫甚至潰爛,纏著顏色各異的布條繼續工作。

這些工人表示,辣條生產過程中實在是太髒了,自己根本不會吃,因為實在是太髒了!

5、素魚翅

“素魚翅”我們並不會陌生,真正的魚翅不僅貴,還傷害動物,因此,素魚翅被發明出來。不僅味道不錯,口感也很帶感!

不過,此前《經濟參考報》報道,在廣州一批發市場發現,這些“素魚翅”銷路極廣,全國40%的“素魚翅”來自這裡。

商販們透露,這些“素魚翅”一般使用魚膠、魚皮和明膠制成,還加入瓊脂和其他添加劑,以增加耐熱性和粘性。“用魚膠做的假魚翅,一斤成本要100元左右;用魚皮做的,大約40元,最好的辦法是用明膠做,一斤成本也就20元錢”。

交談中得知,一些魚翅經銷店的店主自身也不推薦吃魚翅。“真魚翅我都不吃,因為裡面含有汞,而‘素魚翅’是拿明膠熬的,原料來源不明確,更不敢吃。”

文章導讀

6、手抓餅

手抓餅是街頭上最常見的一種路邊早餐,早上來不及在家吃早飯,花上五元六元的,來上一份,攤販往餅裡放上蔬菜、裡脊肉,好吃又不貴。

但您知道嗎?這些“裡脊肉”真的是豬裡脊嗎?看看下面的視頻,保證您再也不吃!

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這種“裡脊肉”究竟是什麼肉,商販也不知道。但他們卻說:“我們賣的東西自己都不會吃的!”

真的裡脊肉在豬身上的價格是比較高的。像這些“裡脊肉”主要是用雞肉冒充豬肉,我們稍微看一下就知道不是豬裡脊,這塊肉外面是紅的,裡面是白的,豬肉是發灰的。

專家介紹,裡脊上紅色的東西主要是色素和嫩肉粉,原本肉色泛白的雞胸肉,就這樣搖身一變,成了鮮紅的裡脊肉。這些色素和添加劑因為小商販不會把握量,進入人體後,會帶來較大危害,更不排除有不良商販,為增加利潤選用有毒的工業色素和調料。

經過實驗檢測發現,這些“裡脊肉”中檢測出亞硝酸鹽,長期食用亞硝這種物質,我們會導致食物中毒,也會引起嘔吐,長期食用也可能致癌,致畸。

文章導讀

這些食物商販自己從不會吃,可我們天天在吃(5)

5種食物有助於健康

1、辣椒

辣椒性熱味辛,含有B族維生素、維生素C、蛋白質、胡蘿卜素、辣椒鹼、檸檬酸、鐵、磷、鈣等多種營養成分,尤其是維生素C的含量非常高,在蔬菜中名列前茅。它具有溫中祛寒、開胃消食、發汗除濕的功效,還有一定的殺菌作用,對預防感冒、動脈硬化、夜盲症和壞血病有比較好的效果。

辣椒還有預防癌症、延緩衰老的作用,特別是紅辣椒在民間享有“紅色藥材”的美稱。由於它性大熱,刺激性強,不宜多吃,那些有眼部炎症、胃潰瘍、高血壓、牙痛、咽喉炎等感染者應忌食。

2、洋蔥

洋蔥性溫味辛,含有蛋白質、糖、粗纖維、硒、硫胺素、核黃素、前列腺素A、氨基酸以及鈣、磷、鐵、維生素C、胡蘿卜素、B族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其揮發油中含有降低膽固醇的物質——二烯丙基二硫化物。洋蔥具有消熱化痰、解毒殺蟲、開胃化濕、降脂降糖、助消化、平肝潤腸、祛痰、利尿、發汗、預防感冒、抑菌防腐的功效,可以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症,還具有防癌的作用。由於它集營養、保健和醫療於一體,在歐美一些國家,洋蔥被譽為“菜中皇後”。但患有眼病的人或熱病後不宜進食。

3、大蒜

大蒜性溫味辛,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還有硫、硒有機化合物(大蒜素)以及多種活性酶,此外其鈣、磷、鐵等元素的含量也很豐富。它具有殺蟲、解毒、消積、行氣、溫胃等功效,對飲食積滯、脘腹冷痛、痢疾、瘧疾、百日咳、癰疽腫毒、水腫脹痛、蟲蛇咬傷等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此外,吃大蒜還可以防流感、治療霉菌感染,並具有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和較強的抗癌作用。它是目前已經知道的效力最大的植物抗生素之一,有“地裡生長的青霉素”的美稱。但那些陰虛火旺、腹瀉、痔瘡、胃腸道出血以及眼病患者不宜食用。

文章導讀

4、生姜

生姜性溫味辣,含有姜醇等油性揮發物,還有姜辣素、維生素、姜油酚、樹脂、澱粉、纖維以及少量礦物質。能增強血液循環、刺激胃液分泌、興奮腸道、促進消化、健胃增進食欲。

生姜還能殺滅口腔和腸道的病菌,達到清潔口腔的目的。在炎熱的夏季,吃姜還可以起到排汗降溫、提神的作用,並緩解疲勞、乏力、厭食、失眠、腹脹、腹痛等,所以在我國民間流傳有“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處方”的諺語。值得注意的是,生姜雖好,但陰虛內熱以及痔瘡患者要忌食。

5、花椒

花椒性溫味辛,含有檸檬烯、花椒素、不飽和有機酸和揮發油等成分。它具有溫中健胃、散寒除濕、解毒殺蟲、理氣止痛的作用。對治療積食、呃逆、嗳氣嘔吐、風寒濕邪所引起的關節肌肉疼痛、痢疾、蛔蟲等有一定作用。現代藥理研究還發現,它有一定的局部麻醉和鎮痛的功效,對各種桿菌和球菌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但是支氣管哮喘、糖尿病、痛風、癌症患者和孕婦要慎用。

胡椒性溫味辛,含有揮發油、胡椒鹼、粗脂肪、粗蛋白、澱粉等營養物質。它有黑、白兩種,可以治療消化不良、腸炎、支氣管炎、感冒和風濕病等,現代藥理研究還發現,胡椒所含的胡椒鹼、胡椒脂鹼、揮發油等有祛風、健胃的功效。糖尿病、痛風、關節炎、痔瘡、癌症、支氣管哮喘等病的患者最好不要食用胡椒。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