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健康飲食是品質生活的基礎,居家妙招讓我們生活更加快樂
你的綠色生活
  1. 首頁
  2. 生活百科
  3. 居家裝飾
  4. 健康生活
  5. 風俗習慣
  6. 居家飲食
  7. 居家問答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百科網 >> 風俗習慣 >  >> 民俗風俗

德昂族有什麼風俗習慣?少數民族德昂族的來歷

 

德昂族,現有人口1.5萬(1990年),為雲南獨有民族,主要居住在雲南省潞西縣與鎮康縣,少數散居於盈江、瑞麗、隴川、保山、梁河、耿馬等地,與傣族、景頗族、佤族等民族雜居在一起。

德昂族有什麼風俗習慣?中國少數民族德昂族的來歷習俗
德昂族有什麼風俗習慣?中國少數民族德昂族的來歷習俗

德昂族的民族歷史

德昂族是西南邊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淵源於古代的濮人。唐宋時期被稱為“樸子”、“茫人”,元明時期被稱為“金齒”、“蒲人”。

早在公元前2世紀就居住在怒江兩岸,是開發保山、德宏一帶較早的民族。史書記載的茫蠻部落就是德昂族的先民,隋唐時稱為“茫蠻”、“撲子蠻”、“望苴子蠻”,他們先後臣服於漢、晉王朝及南召、大理國,元以後成為傣族土司的屬民。德昂族絕大多數與景頗、漢、僳僳、傣等民族交錯分寨雜居,主要從事農業生產。

清代史書稱之為“崩龍”,新中國成立後民族識別時沿用了這個名稱。根據本民族人民的意願,1985年9月21日起更名為“德昂族”。

德昂族的民族食俗

德昂族原名“崩龍族”。1985年正式改名為德昂族。是中國西南邊疆現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於雲南省。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玉米、荞子、薯類等,擅長種茶。

德昂族絕大多數以大米為主食,部分地區雜以包谷和薯類。均以蒸焖而食,擅長制作各種糧食制品,如豌豆粉 豆腐 米粉 年糕 粑粑 湯圓等。

德昂族飲食比較考究,用料較為廣泛。擅長煮、炖、拌、舂等技法,口味酸辣中帶甜。蔬菜種類繁多,竹筍是四季不斷的蔬菜之一,除鮮吃外,多加工成酸筍或干筍食用。

其他蔬菜的食用,都習慣於在煮炖時配酸筍。酸筍用途十分廣泛,即使在炖雞 炒肉或烹魚時都要加酸筍 味。受當地漢族的影響許多漢族風味的腌菜 腐乳也是德昂族餐桌上常 的小菜。主要特色菜有:涼拌番木瓜、涼拌挑手魚、竹筒搗菜、脆皮冬瓜、勒浪等。

飲濃茶,這是德昂族成年男子和老年婦女的嗜好。傳說從古老的時候起就有這種習俗。因此,德昂族各家各戶都習慣在自己住宅周圍或村寨附近栽培一些茶樹,采摘的茶葉系士法加工,主要供自己消費,有剩余時攜人市場與其他民族交易。

茶在德昂族民間不僅是常備的飲料,也是饋贈親友的最好禮品。在日常生活中,德昂族離不開茶,婚喪嫁娶。探親訪友,都以茶作為禮品,“茶到意到”。

如參加婚禮時,要送一包扎有十字紅線的茶葉;參加葬禮則送一包用竹蔑或竹麻攔腰捆扎的茶葉。到德昂族人家做客,好客的主人將客人迎上竹樓後,會捧出一杯杯烤得焦香的濃茶遞到客人手中。

德昂人嗜茶成瘾,他們說一天不喝茶,混身都沒勁。只有喝下一杯濃濃的熱茶,才能提起精神,也飲“酸茶”,又稱濕茶,古稱谷茶或沽茶。味酸澀,能生津解渴。並有解暑清熱,消食的作用。這種茶是用剛摘下的新鮮茶葉密封在竹筒裡發酵後制成。

酸茶葉也可直接嚼食,味微酸,微苦而回味甘甜。德昂人認為這種茶可以解熱散毒。干茶和酸茶在當地集市上都可買到,通常由年長的德昂婦女出售,它們被為“蔑寧”,在德昂語中,這是“茶媽媽”的意思。

腌茶一般在雨季,鮮葉采下後立即放入灰泥缸內,壓滿為止,然後用很重的蓋子壓緊。數月後將茶取出,與其它香料相拌後食用。

也有用陶缸腌茶的,采回的鮮嫩茶葉洗淨,加上辣椒,鹽巴拌和後,放入陶缸內壓緊蓋嚴,存放幾個月後,即成為“腌茶”,取出當菜食用。也有用作零食嚼用。

德昂族的節慶

獨特的“潑水節”

德昂族人民普遍信奉小乘佛教。每年除過“進窪”(關門節)、“出窪”(開門節)節外,還要歡度潑水節。

德昂族的潑水節多在公歷4月中旬左右舉行,一般3-5天。臨近節日,人們忙著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龍、水桶等潑水工具。老年信徒們齊集佛寺,搭建潑水節時為釋迦牟尼雕像洗塵的小屋和水龍。節日清晨,人們身著盛裝,前往佛寺供佛,聽佛念經。並在佛寺周圍堆沙造塔,然後把佛像抬到寺院中的洗塵小屋中,舉行為佛洗塵儀式。信徒們將最清潔的水倒入水龍中,水由龍口流出,順龍口與小屋間的竹水槽流向佛像,灑遍佛像全身。然後,由德高望重的長者手持鮮花,蘸水輕輕地灑向周圍的人群,向大家祝福,祝賀新年的開始。這時,人們開始興奮起來,紛紛互相祝賀新年。在象腳鼓樂和歌聲中,年輕人將水筒高高舉過頭頂,將水滴灑在老年人的手上,祝願他們生活快樂、健康長壽。老人們則伸出雙手,將水捧在手中,口念祝詞,為年輕人道喜、祝福。這種儀式之後,人們便以象腳鼓為前導,排成長隊,擁向泉邊、河畔,唱歌、跳舞,互相追逐、潑水。從頭到腳,全身濕透。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們盡情地潑,盡情地澆,不論是潑水者還是被潑者,都高興異常,笑聲朗朗。

潑水節既是德昂族人民歡度新年的典禮,又是男女青年談情說愛,尋找心上人的好時機。但與傣族的“丟包”不同,德昂族流行一種贈竹籃習俗。節日之前,小伙子要悄悄地編織幾個漂亮的竹籃子,並乘夜深人靜串姑娘時,將籃子分別送給自己所中意的姑娘。最漂亮的那只,要送給自己最喜愛的姑娘,以此表達自己的愛意,試探對方的反應。因此,這時每個姑娘往往都能收到好幾個竹籃,然而姑娘究竟鐘情於誰呢?這就要看潑水節那天姑娘背的是誰送她的那只竹籃了。到了這一天,姑娘們人人都背上了一個精致美觀的竹籃,但究竟是誰的呢?這下可忙壞了小伙子們,他們睜圓雙眼,緊盯著姑娘們身上的竹籃,仔細辯認著心上人所背的是否是自己送給她的那只竹籃。對對情人相遇後,便互相盡情地潑水,嬉戲,以表達自己激動、喜悅的心情。

關門節和開門節

德昂族的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淨居把齋節日,從傣歷的九月十五日開始,寺院裡的佛爺停業外出,淨居念經,群眾則以食物、鮮花、錢物供佛,每七天小供一次,虔誠的老年信徒,住在佛寺聽大佛爺講經,直到傣歷十二月十五日(開門節)為此,開門節後,僧侶即可外出。

燒白柴節

燒白柴這天,各家要殺雞備酒,全寨共聚一餐,各家還要制作各式糯米糕點,用芭蕉葉包好,蒸熟並隨身攜帶相互贈送,相互品嘗各家的風味,新婚夫妻要帶上加糖的年糕到本寨頭人和長輩家中告拜。

德昂族的民族婚喪習俗

德昂族的青年在婚姻締結上有一定的自主權。做父母的也比較尊重兒女心願。

依照德昂族的風俗習慣,德昂族的男女青年一旦愛情成熟。男方家則要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屆時,女方家也要請一個媒人坐陪。提親時,男方家的媒人提一台芭蕉、一包茶葉、兩條干鹹魚給女方家父母作開門禮。若女方的父母同意這門親事,男方家還要提同樣的禮物送給姑娘甚至女方家村寨的族長、長者,以取得族長、長者們的同意。

而且,德昂族的結婚聘禮也只是一些象征性的禮品,接新娘的人們的背蘿裡裝著約一公斤多草煙,四碗大米,還有媒人帶的八元錢,六元給爹娘,兩元給內親,哪怕人再多,即使每人只能分到幾分錢也不能再向男家多要。這結婚聘禮恐怕是最少的了。辦完了聘禮,方可迎娶新娘。迎親時,新郎在伴郎、媒人的陪同下去迎接新娘,在進入新娘村落時,鳴槍數響,表示娶親人員已到。

新娘梳裝打扮完畢離娘家時,由舅母,姐妹及本寨未婚青年送行,並將女方家長陪嫁的衣服,鋤頭,鐮刀等嫁妝,以及女方贈給男方父母的衣服等帶往男家。新娘到新郎家,登梯上竹樓時,雙腳一定要踩在專門置於樓梯腳下的石塊上,表示他們的婚姻像磐石一樣堅固長久。新媳婦上樓時,婆婆要給她灑谷花,撒花儀式結束,新娘步上曬台,跟在婆婆後面進入新房。男方事先請好的“安長”(有文化的先生)隨即在火塘邊為他們主持婚禮,安長念經並祈求佛祖賜給幸福。祝新婚夫婦百年偕老。婚禮千畢,開始宴客,同時新娘分別拜見男方長輩親戚,贈送糯米粑及新娘平時織成的綴有紅、綠、黃等色的絨球小布袋等禮物,長者受拜後要還禮,用銅錢時是五十文,用半開(雲南銀幣)時則給一至二文,解放後一般是一、二元人民幣。晚上,村寨裡男女青年齊聚新娘家的廂房對歌,唱調子,往往要唱到雞鳴方散。次日,新郎陪新娘回娘家,送去男家贈給女方父母、兄弟、姐妹的衣物等。若新娘是本寨人,亦可當天返回夫家。

德昂族的家庭,由於所處地區及社會經濟條件的不同而有些差別,但基本上是兩種類型,一是住居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一帶的小家庭類型;一是住居臨滄地區的鎮康、耿馬等縣的具有大家庭到小家庭過渡特征的類型。德宏州的父系小家庭,父親是一家之長,主持家庭事務,婦女處於從屬地位。這裡的小家庭是社會經濟生活的基本單位,多為父母、夫婦、子女三代,一般是長子結婚後,即在老家周圍選擇一塊適當的地方另建新居,建立小家庭。另立門戶的長子、次子,家長根據家庭的經濟情況,給一部分豬、牛等財產作為生產墊本,沒有平均分配家產的習慣,主要依靠小家庭去獨立經營。幼子留守老家,贍養父母,繼承財產。而大家庭到小家庭過渡類型的家庭是處於父系小家庭和父系大家庭(也稱家族,公社)並存狀態。即在經濟上已獨立的小家庭,並不立刻離開大家庭這個母體去建立單戶住宅,仍共同住居在一幢大屋裡,維系著相互間的互助合作關系。

德昂族的喪葬有自己的習谷,除佛爺(和尚)實行火葬外,一般群眾都是土葬。各村有公共墓地,只要是同一村的正常死亡者均可葬入。沒有姓氏界限,也不分頭人與百姓,不過他們的墳向與其他民族不同,不是順山向,而是橫山向埋葬。按德昂族的習慣,人將死時要把事前准備好的一枚銀幣放入口中,意思是給死者的靈魂到陰曹地府過河時用的擺渡費。人一旦斷氣,其家屬即在門外對空鳴放三槍,向親戚朋友和鄰居報喪。

這時,近親、家族、村寨鄰居聞迅後,紛紛奔赴死者家中幫助料理喪事,同時親友們各自帶些米和菜之類,有的還提著肉,拎著干巴之類。婦女們首先幫助背水,煮飯,男人們則忙著給死者准備棺木。棺木一般根據死者家屬的經濟情況決定,經濟情況好一點的,就請漢族或本民族的木工師傅做一具漢族式的棺木,經濟條件差一點的人家,則由親友幫助砍一株大樹,取下根部一段,弄成大、小兩半,中間樞空,制成簡單的棺木。還有一種更簡單的就是砍幾株大龍竹,剖成竹片編一具竹棺材。在准備棺木的同時,一部分人便用一種特定的樹葉蘸水洗滌屍體,穿上衣服,然後入棺。入棺後即請佛爺(和尚)擇吉日安葬,停屍家中一般不超過三日,在這期間每日須請佛爺念經超度,禱祝死者的魂進入西方極樂世界。

出殡時,棺材小頭朝前,大頭朝後(即死人的腳朝前,頭朝後),意思是要亡魂向前走,不能倒回來,送葬隊伍從寨子出發直到山上的公共墓地,一路上連續不斷的鳴槍,意思是通知土地神。有死者的魂來了。埋葬完後,由長老念禱詞,說明死者和活人走的是兩條路,死了的去陰間找歸宿,活著的好好回家,長老念完禱詞之後,各人拿一樹枝拂身,表示掃除身上的邪氣,就可轉身回寨子,返回時不能轉頭向後看。葬後七日,死者家屬再請佛爺念一次經,他們認為這樣可以超度死者及早轉世投生,並囑咐他來世也要變人。

德昂族的宗教習俗

德昂族信仰小乘佛教。村村寨寨到處都是佛寺和佛塔,佛塔造型與傣族佛塔略有不同。也有把小男孩送到佛寺當一段時間的和尚的傳統。

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一般選在春季,屆時要殺豬、殺雞,由祭司畫紙龍,眾人叩拜,然後一起飲酒野餐,醉酒後相互打罵,發洩平時相互之間的不滿。此間不許別人勸阻,直到雙方斗得精疲力盡為止,第二天再相互道歉。

 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壯族 ·滿族 ·回族 ·苗族 ·維吾爾族 ·土家族 ·彝族 ·蒙古族 ·藏族 ·布依族 ·侗族 ·瑤族 ·朝鮮族 ·白族 ·哈尼族 ·哈薩克族 ·黎族 ·傣族 ·畲族 ·傈僳族 ·仡佬族 ·東鄉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水族 ·佤族 ·納西族 ·羌族 ·土族 ·仫佬族 ·錫伯族 ·柯爾克孜族 ·達斡爾族 ·景頗族 ·毛南族 ·撒拉族 ·布朗族 ·塔吉克族 ·阿昌族 ·普米族 ·鄂溫克族 ·怒族 ·京族 ·基諾族 ·德昂族 ·保安族 ·俄羅斯族 ·裕固族 ·烏茲別克族 ·門巴族 ·鄂倫春族 ·獨龍族 ·塔塔爾族 ·赫哲族 ·珞巴族 ·漢族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