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健康飲食是品質生活的基礎,居家妙招讓我們生活更加快樂
你的綠色生活
  1. 首頁
  2. 生活百科
  3. 居家裝飾
  4. 健康生活
  5. 風俗習慣
  6. 居家飲食
  7. 居家問答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百科網 >> 風俗習慣 >  >> 處事禮儀

每天學點禮儀學之處世禮儀

        為人處世是人生當中最深的學問,一個不會做人、不會處世的人,決不會有什麼輝煌的成就。生活中,怎樣對待人情往來,怎樣對待朋友之間的距離,怎樣營造一個和諧人際氛圍,怎樣才能做一個有人緣的人,這些都是需要我們認真對待和學習的。

  通曉人情往來

  通曉人情,就是要有一種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的情感體驗的態度。從正面講,就是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就好像肚子餓了要吃飯,應該想到別人肚子也餓了,也要吃飯;身上冷了要穿衣,應想到別人也與你一樣。懂得這些,你就要“推食食人”、“解衣衣人”。通曉人情從反面講,就是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愛面子,就別傷別人面子;你要尊重,就不能不尊重別人。“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事,也不是沒有人做。
  有人緣的人,才會廣交朋友,受人歡迎。話雖這樣說,但人情的“通”,人緣的“有”,是不能靠守株待兔的,天上不會掉下一張餡餅,人情要去做。

  李先生與趙先生在一家商場相遇,趙先生帶著他的獨生女,兩人邊走邊談些生意上的事情,當經過衣櫃時,李先生注意到趙的女兒的眼光落在一件紅色衣服上。第二天,李來到趙的家,送給趙的女兒一件紅色的禮物,趙的女兒很開心。於是,趙先生與李先生的關系更近了一步。

  禮儀精髓: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為人處世離不開“人情定律”,不懂不察人情是不可以的。因為,人情是無根的東西,想要固定它,必須牢牢地掌握它。

  樂於幫助他人

  有一種說法,生活不需要技巧,講的是人與人之間要以誠相待,不要懷著某種個人目的。因為,一旦對方發現自己是被你利用的工具,即使你對他再好,也只能引起他對你的敵意,並拒絕和你繼續保持關系。

  對別人的幫助,要落到具體的行動上,不要只停留在口頭上。幫助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隨便幫幫,一種可能是一幫到底,做足人情。第一種幫助不能說它不是幫助,因為它也能給人帶來某種好處,但隨便幫幫的幫助不是真正的幫助,因為這種隨便的幫助在關鍵的時候,總是不管用。第二種幫助才是真正的幫助,它能幫人徹底解決實際困難。我們時常用“兩肋插刀”來形容朋友之間深刻的情義。也就是說,只有共患難的人是朋友!為什麼呢?

  有些人,人緣看起來挺不錯,新朋友一個接一個。但是真正需要幫忙的時候,只怕一個可依賴的朋友也沒有。朋友自然也是由生而熟,在長時間的交往中,各種不同的思想見解,經由交流和沖突,而獲致融洽。兩個不同的東西,要完全融合,需要時間,時間是最好的考驗。只有在面臨變故的時候,能夠共患難的人,我們才稱之為朋友。幫助別人也離不開技巧。在具體的情景下,當你想幫助某個人時,你要注意具體方法,如何幫助他,才能使他真正得到你的幫助。一位殘疾人坐在三輪車上上坡,但因坡度較大,他費了很大的勁也沒上去。好心的你走上前,想幫助他,告訴他該怎樣用力。你不知道,他此時最需要的,是你從後面推他一把,讓他順利通過這段道路。

  禮儀精髓:

  要獲得真正成功的人際關系,就只能用愛心去和別人推心置腹地打交道。
重視對方的說話權

  在交談時,許多人一門心思考慮自己接下去該說什麼,對別人說的話一個字也聽不進。由於經常誤會對方的意思,使談話難以進行。很顯然,除非你對別人說的話感興趣,別人才會重視你說的話。

  1.三思而後說


  這是最主要的談話技巧,也是談話時應遵循的原則。只有“三思”,你才可以將自己的觀點梳理清晰,並言簡意赅地表達出來,避免喋喋不休、泥沙俱下;只有“三思”,對方才會感覺到你的誠意,並對你的話給予重視;只有“三思”,才不會因失言而冒犯對方,這正是交談時應極力避免的失誤。

  2.選擇雙方均感興趣的話題

  說話的吸引力來自於對話題的興趣。當你與一位剛剛認識或不知底細的人交談時,避免冷場的最佳方法是找出對方喜歡的話題。你可以提出一些問題進行試探。一個話題談不下去時,就換到另一個話題。如果談話出現短暫停頓,不要著急,不必無話找話,沉默片刻也無妨。談話是交流,可以涓涓細流,不必像賽跑那樣拼命地沖到終點。

  3.一停二看三說

  “停”的意思是,沒有想好不要開口,想好了但時機不妥不開口;“看”即察言觀色,留心對方的舉止神態,看他是否有興趣繼續這個話題,以及是否有興趣聽你發表見解。當你確定對方有傾聽的興趣而且你確能滿足對方的興趣時,這才從容不迫地說出你想說的話。

  禮儀精髓:

  談話本身包括說和聽,不要自以為是地壟斷整個談話,要給對方發表意見的機會,不要輕易打斷對方的談話,以示尊重對方。對方講話時,也可在適當時候發表自己的看法,不過一般不談與正在議論的內容無關的話題。如果對方談到一些棘手的話題,或者你認為他的觀點你根本無法接受時,不必輕易表態或隨聲附和,可設法盡快轉移話題。請記住,大多數談話失誤不是因為說話太少,恰恰相反,言多才會語失。


  不要流言蜚語

  為人處世,要懂得矜持;說話也要有城府。對於別人的隱私,能反映出一個做人處事的水平和禮節,所以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妥當處理。

  1.不要捕風捉影

  捉賊要贓,拿奸要雙,這就要求我們說話時要有真憑實據,如果我們向對方說的悄悄話,如風如影,純屬無稽之談,那是很危險的,尤其是對一個人的隱私更是不可在私下信口開河,胡編亂造。如你說,均有家室的某男與某女在街道的林蔭下擁抱親吻,那情景真比演電影還賣力。若被聽者傳出,當事人可能恨你罵你,伺機報復你,甚至當面計較、對抗,要你說出個所以然來,你怎麼說呢?把悄悄話再說一遍,請拿出證據來!你當時又沒有攝像,又沒有錄音,怎麼能夠證明某男與某女曾有這種熱烈的表演呢?只有掌嘴一下!不賠禮道歉還行麼?人家本有如此這般的舉動,而你並無證據,這樣的悄悄話,屬捕風捉影一類,是萬萬說不得的。人心難測,不一定對,但不無道理,我們說悄悄話也不能只圖一時痛快,而不計後果。

  2.違紀洩密的話不要說

  小至單位大至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都有秘密,我們只能守口如瓶,不可洩露。有的人輕薄,無紀律性,就私下把機密“悄悄”說出去了,弄得一傳十,十傳百,家喻戶曉,有些心術不正的人如獲至寶,拿去作為謀利的敲門磚,給單位乃至國家造成嚴重損失。即使諸如涉及人事變動的內部新聞,你也不要去向有關的人說悄悄話,萬一中途有變,你如何去安撫別人呢?如果為此而鬧出了矛盾誰負責呢?向親友洩秘,不是害人便是害己。你一片熱心向他說了悄悄話,他可能認為這是洩露機密,於是,他當面批評、指責你,甚至狀告你,你的體面何在?有些人並不喜歡聽那些悄悄話,他不領你的情,這就沒有意思了。“多情應笑我,早生白發”,還是封鎖感情,守口如瓶好。

  3.不流傳悄悄話

  須知這世上有些人很怪,情投意合時無話不說,無情不表;一旦關系疏淡,稍有薄待,便反目成仇,無情無義,甚至添油加醋,不惜借此陷害,從而達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殊不知,這些抖出悄悄話的人,也要吃虧的。我們知道,悄悄話大多是在兩人之間傳播。試問,你一個人能夠證明我有此一說嗎?甚至對方出於憤怒會狠狠還擊,跟編小說一樣編出你的悄悄話,以十倍於你的兵力將你置於有口難辯的境地。結果如何呢?所以,假使你聽了悄悄話,也沒有必要往外抖,任何人在這個世上都有一片自由的天地,還是講究信義,以善良為本,何必讓人反咬一口呢?

  最後,應該特別強調的是:講秘密會陷你於不利,而聽秘密同樣也不安全。許多人因為分享了別人的秘密而不得善終。許多人打碎鏡子,是因為鏡子讓他們看到了自己的丑陋。他們不能忍受那些見過他們丑相的人。假如你知道了別人不光彩的底細,別人看你的目光決不會友善,尤其是有權有勢的人,會找機會打擊你。

  禮儀精髓:

  聽秘密也是落人把柄,尤其注意不要與比你強者分享秘密。秘密,聽不得,講不得。
遇物加錢逢人減歲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處世技巧是非常簡單,但又是非常實用的,如果能夠經常恰當地使用它們,一定會為你的人際關系的融洽度增色不少。例如,老百姓常用的“遇物加錢,逢人減歲”。


  “遇物加錢”與“逢人減歲”是兩種在交際過程中針對人們的普遍心理而采用的投其所好和討人喜歡的處世技巧。

  1.遇物加錢

  買東西是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一種生活行為。人們普遍的購物心理是自己能夠用“廉價”購得“美物”,通常那些善於購物的人都具有這樣的品格,那是精明人的一種象征。也許我們做不到精明人的精明,也不一定都是善於購物者,但我們還是希望我們的購物能力能夠獲得別人認可的。所以,當我們購買了一件物品後,要是自己花了50元,別人卻認為只需30元時,我們往往會有一種失落感,覺得自己不會買東西。相反,當我們花了30元買了一樣東西後,別人認為需要50元時,我們又往往會有一種興奮感,感覺自己很會買東西。正是這種購物心態的存在,“遇物加錢”這種說話技巧便有了用武之地。

  例如,張三買了一套樣式挺不錯的西服,李四知道市場行情,這種衣服兩三百元完全能夠買得下來。於是李四便在猜測價格時說:“這套西服不錯呀,至少得花四五百元吧?”張三聽後一定會非常高興,往往會笑著說:“你沒想到吧,我花200元就買下來了!”

  這裡李四的說話方式是很有技巧性的。他在並不知道張三花了多少錢買下這套衣服的情況下,故意說高衣服的價格,從而令對方產生成就感,當然會使對方高興啦。

  “遇物加錢”這個方法很能討對方歡心,而操作起來又很簡單,你只要對對方購買的東西的價格高估就可以了。當然“價格高估”也要注意,首先你要對商品的物價心裡有底,其次是不能過於高估,否則收不到好的效果。

  2.逢人減歲

  只要是人,又有誰不希望自己永遠年輕而不要過早地老去呢?所以,成年人對自己的年齡是非常敏感的。例如,你是一位剛剛30歲出頭的小伙子,卻被別人看作是中年人了,你的心裡面能高興嗎?

  出於成年人普遍存在的這種怕老心理,“逢人減歲”這種說話技巧便有了討人喜歡的“市場”啦。這種技巧的特征在於把對方的年齡盡量往小處說,從而使對方覺得自己顯得年輕,保養有方等,進而產生一種心理上的滿足。舉個例子,一位30多歲的女人,你說她看上去只有20多歲,一個60多歲的女人,你說她看上去只有四五十歲,這種“美麗的錯誤”,對方是不會認為你缺乏眼力,對你反感的。相反,她會對你產生好感,形成心理上的相容。如此,你又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逢人減歲”這種技巧通常只適用於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假如面對的是幼兒或少年,我們就要用“逢人添歲”(即把對方的年齡往大處說)的技巧效果會較好,因為他們往往有一種渴望長大的心理。

  禮儀精髓:

  “遇物加錢,逢人減歲”,說白了就是投其所好。當然,我們的出發點是光明正大的,我們的這種“投其所好”,無論是對自己、對對方還是對社會,都是沒有害處的。相反,這種說話的技巧往往能給對方、給社會帶來歡樂。對於這樣“美麗的錯誤”與“無害的陰謀”,我們多說一些又有何妨呢?


  不要輕易樹敵

  人與人之間,或許會有不共戴天之仇,但在辦公室裡這種仇恨一般不至於達到如此地步。畢竟是同事,都在為同一家公司而工作,只要矛盾並沒有發展到你死我活的境況,總是可以化解的。你可能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本來與你關系最密切的搭檔,不知為何突然變得對你十分不滿,他不但對你冷漠得嚇人,有時甚至你主動跟他說話,他也不理不睬。有些關心你的同事,曾私下探問過,為什麼你的搭檔對你如此不滿?

  可是,你究竟在什麼時候得罪了對方?連你自己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直到有一天,你實在按捺不住了,索性拉著對方問:“究竟有什麼不對呢?”但對方只冷冷地回答:“沒有什麼不妥。”雙方的關系僵到了這個地步,如何是好?

  別急,既然他說沒有不妥,那你就乘機說:“真高興你親口告訴我沒事,因為萬一我有不對的地方,我樂意修補。我很珍惜咱倆的合作關系。怎麼樣,一起吃午飯好嗎?”

  這樣,就可迫使他面對現實和表態。要是一切如他所言真的沒事,共進午餐是很禮貌的行為。或者,邀他與你一起吃下午茶。在你離開辦公室時碰上他,開心地跟他天南地北神聊一番。總之,充分發揮神侃的威力,盡量增加與他聯絡的機會,友善地對待,對方怎樣也拒絕不得!

  另外,假如你另有高就,准備遞交辭呈,肯定心裡會想:那幾個平時視我的痛苦為快樂的同事,一定很開心。如果趁此時,乘機向老板告他一狀,豈不是很好?奉勸你要三思而後行!

  因為世界很小。說不定今天被你告狀的同事,明天也會成為你新公司的同事,你將如何面對他?這豈非陷自己於危險境地?要是對方的職位比你高就更加不妙,所以何必自設絆腳石呢?此外,同行雖然是冤家,但同行間的往來還是不少的,你原來公司的上司沒准正跟你新公司的上司是好朋友,一旦將你背後打小報告的情況相告,你以為你在新公司的前途會怎樣?因為,所有上司都不會喜歡亂打小報告的下屬。他們會想,整天忙於偵察人家的缺點,還有多少時間花在工作上嗎?

  最好的辦法就是留下一個良好的形象,不要做“小人”,所謂“少一個敵人就等於多一個朋友”,開開心心地去履行新職,又與舊公司保持良好關系,才是上上之策。

  之所以強調“不輕易”得罪人,當然也是有道理的。當事有不可忍時,當正義公理不能伸張時,還是要有雷霆之怒的,否則就是非不分,黑白不明了。這種雷霆之怒的得罪固然有可能為自己堵住一條去路,但相信會開出更多的康莊大道。除了這一點,還是不得罪人好。

  所以,當你感到自己的利益被侵害時,不被尊重時,請想想,勿輕易動氣。此外,也切記不要氣焰高漲,盛氣凌人,這種只有自己沒有別人的態度也很容易得罪人,而且常不自知。

  當然,在工作中,誰也難免會與人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產生一些摩擦和碰撞,引起沖突。這時候,如果處置不當,就會加深鴻溝,陷入困境,甚至導致雙方關系的徹底破裂。特別是當與上司發生沖突,問題就更復雜了。善於給自己留後路的人都懂得“冤家宜解不宜結”的道理。他們首先從自身找原因,即使是上司錯了也靈活處理,求和解。

  禮儀精髓:

  記住,敵意是一點一點增加的,也可以一點一點削減。中國有句老話:冤家宜結不宜解。相見就是緣分,既然同在一家公司謀生,整天抬頭不見低頭見,還是少結冤家比較有利於你自己。
對待別人要寬容

  我們生活在一個越來越不忽視功利的環境裡,但倘若太吝惜自己的私利而不肯為別人讓一步路,這樣的人最終會無路可走;倘若一味地逞強好勝而不肯接受別人的一絲見解,這樣的人最終會陷入世俗的河流中而無以向前;倘若一再地求全責備而不肯寬容別人的一點瑕疵,這樣的人最終宛如凌空於高高的山頂,因缺氧而窒息。


  曾有人把人比喻為“會思想的蘆葦”,弱小易變,因而情緒的波動隨時都在改變對事物的正確了解。人非聖賢,就是聖賢也有一失之時,我們何以不能寬容自己和別人的失誤?

  寬容並不意味對惡人橫行的遷就和退讓,也非對自私自利的鼓勵和縱容。誰都可能遇到情勢所迫的無奈,無可避免的失誤,考慮欠妥的差錯。所謂寬容就是以善意去寬待有著各種缺點的人們。因其寬廣而容納了狹隘,因其寬廣顯得大度而感人。

  在日常生活中,當自己的利益和別人利益發生沖突,友誼和利益不可兼得時,首先要考慮捨利取義,寧願自己吃一點虧。鄭板橋曾說過:“吃虧是福。”這決不是阿Q式的精神自慰,而是對做人的禮儀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清朝時有兩家鄰居因一道牆的歸屬問題發生爭執,欲打官司。其中一家想求助於在京為大官的親屬張英幫忙。張英沒有出面干涉這件事,只是給家裡寫了一封信,力勸家人放棄爭執,信中有這樣幾句話:“千裡求書為道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誰見當年秦始皇。”家人聽從了他的話,鄰居也覺得很不好意思,兩家終於握手言歡,反而由你死我活的爭執變成了真心實意的謙讓。

  有這樣一個女人,總在喋喋不休地向人們說鄰家的污穢不堪。有一回她故意將一位朋友領到家裡,指著窗外說:“您看那家繩上晾的衣服多髒!”可那位朋友卻悄悄地對她說:“如果你看仔細點兒,我想你能弄明白,髒的不是人家的衣服,而是你自家的窗子。”

  是啊,我們在同一藍天下生活,為什麼不學著去寬厚地待人,而是去輕易地指責呢?即使髒的真是鄰家的衣服,我們為什麼不能表示理解和容忍呢?要知道,這樣做不會給我們造成任何損失,只會令我們在方圓做人的道路上獲得更大的成績。

  努力去愛你不喜歡的人,也是一種不可缺少的寬容。

  李美畢業後初入社會,在某合資公司外貿部就職,不幸碰上一個愛拍馬屁、什麼本事都沒有的主管。此人每天下班後沒什麼事兒也要跟著日本科長拼命“加班”,無事生非,把白天理好的文章弄得一團糟,轉眼出了錯,又把責任全部推給李美。李美不是一個會“爭”的女孩子,只好忍氣吞聲等日本科長長出“火眼金睛”,結果等了三個月,還是等不來一句公道話。一氣之下,李美就去了另一家外資公司。在那裡,她出色的工作博得了許多同事的稱贊,但無論如何也沒法使苛刻、暴躁的馬經理滿意。心灰意冷間,她又萌生了跳槽之念,於是向新加坡總裁遞交了辭呈。總裁先生沒有竭力挽留李美,只是告訴她自己處世多年得出的一條經驗:如果你討厭一個人,那麼你就要試著去愛他。總裁說,他就曾雞蛋裡挑骨頭一般在一位上司身上找優點。結果,他發現了老板的兩大優點,而老板也逐漸喜歡上了他。

  李美依舊討厭她的經理,但已悄悄地收回了辭呈。她說:“現在想開了,作為一個成熟的人應該放開心胸去包容一切、愛一切。換一種思維看人生,你會發現,樂趣比煩惱多。”她可以說已經成熟了許多,真正明白了寬容做人的道理。

  下面就是幫你實施寬容的幾點方法:

  1.正視自己的怨恨

  沒有人願意承認他恨別人,所以我們就把怨恨藏在心底。但怨恨卻在平靜的表面上奔流,損傷了我們的感情。承認怨恨,就等於強迫我們對靈魂施行手術以求早日痊愈,即做出寬恕的決定。我們必須承認所發生的一切事情,面對另外一個人直接地說:“你傷害了我。”

  2.將錯事與做錯事的人區分開

  對錯事本身感到憤怒,而不是對做錯事的人感到憤怒。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應該重新估價這個人的優點、缺點,以及他做錯事時所處的環境。

  3.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

  一位漂亮的女演員幾年前在一次車禍中成了殘廢。她的丈夫陪伴著她,直到她幾乎完全康復。然而,他卻冷酷迅速地離開了她。

  她只好沉湎在對美好往事的回憶之中。對於未來,她只有憤恨。但最終她還是寬恕了他。她說:“如果我只是終日地沉湎於對他舊日情愛的回憶之中,整天只是怨恨他的冷酷。那麼,我只有終日流淚的份兒,於我的身體有害無益。讓過去的事情過去吧,我需要的是獲得未來的幸福。”

  人生不過短短數十年,每個人都是握著手而來,撒手而去,何必讓那些怨恨和憤怒再糾纏心間,妨礙我們今天的幸福呢?

  禮儀精髓:

  寬容不但是做人的美德,也是一種明智的處世原則,是人與人交往的“潤滑劑”。常有一些所謂厄運,只是因為對他人一時的狹隘和刻薄而在自己的前進路上自設的一塊絆腳石罷了;而一些所謂的幸運,也是因為無意中對他人一時的恩惠和幫助而拓寬了自己的道路。
做個招人喜歡的人

  一個招人喜歡的人,一般有以下良好的品質:

  1.世界觀


  對生活的態度和看法是積極向上的。盡可能從好的方面、積極的方面去看待人或事物。談論別人時總是講別人好的地方。能夠發現美。熱愛生活。

  2.價值觀

  淡化得失,好處盡量讓別人多拿一些。不會斤斤計較。

  3.表達方式

  不讓人覺得是在標榜自己。不因為自己的表現而壓制他人,讓別人有更多的表現機會和施展空間。讓人感到時時得到注意(哪怕是假象)。寬以待人,多鼓勵,少指責、少潑冷水。

  4.創造性

  富於變化,勇於創新,不讓人覺得沉悶。

  5.會學習。

  有悟性,學什麼都快。

  6.幽默

  有時候不能太認真,那會令氣氛緊張的。

  7.少唠叨

  有時對人的關心會不知不覺地轉化成唠叨。這是很危險的,話題沒有新意地簡單重復只會讓人心煩。盡管是知道為他好,但是這麼多次的重復,也說明缺乏信任。

  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思想上進、善於包容的人招人喜歡。

  禮儀精髓:

  如果評價一個人是否招人喜歡,除了外表的因素以外,也許人們最注重的還是他的禮儀、修養和內涵。


  要有好人緣

  說到人緣,也許首先想到的是朋友吧,學生時代的同班同學、前輩、同鄉朋友、朋友介紹的朋友,等等。當然,這些故交也是一種人緣。

  如果要想構建人脈網絡,就必須要有好人緣。人緣好的人,在社會上的形象就好,社會評價也高。因此,也容易得到理解、支持、信任和幫助。一個人的人緣好壞,直接反映出這個人在社會上交往的能力和水平,所以好人緣在交往的時候顯得尤其重要。

  人都是有感情的,無論是誰求人辦事時,求的是同樣的人,辦的是同樣的事,用的是同樣的方法,人緣不同結果會大不一樣。

  同事之間,本身就存有顧忌,防有戒心。如果平時不注重結交,人緣不好,那麼關鍵時刻很難辦成事。

  在人際交往中,誰都想給他人留下一個好印象,有個好人緣。因為辦事講人緣,成功靠人緣。沒有好人緣,不知要失去多少成功的機會,干多少事倍功半的事情。

  如果說人脈是成功的普遍法則,那麼好人緣則是建立人脈的基礎。

  現實生活中注重講人情、重關系,以至於有人說,某些事該不該為你辦,首要的依據不是法律、制度和規則,而是你與他的關系如何。如果說這樣的斷言未免過分,那麼在同等條件下誰優先一般要看關系,這是有目共睹的現象。

  不管它是否合理,只因它是現實存在的客觀現象,你就不能不正視它,研究它,應付它,或者說不能不以正確的、健康的方法營造它。有了好人緣,你就有了構建人脈網絡的階梯。

  人緣,其實是一張人際關系的網。緣,有“邊”的意思,你的邊與別人的邊系在一起,就成了關系。有人緣的人,才能廣交朋友、受人歡迎。

  在某種意義上,人緣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支撐點。有了好人緣,你就能實現人生設計中的多種構想,沒有好人緣,則會到處受挫,寸步難行。以下是獲得好人緣的5種方法。

  1.要有容忍之心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人事糾葛,牽絲攀籐,盤根錯節。世態百味,甜酸苦辣,難以勝數。人際關系中,有時發生矛盾,心存芥蒂,產生隔閡,個中情結,剪不斷,理還亂,當何以處之?一種方法是“冤家路窄”,小肚雞腸,耿耿於懷;另一種方法,倒是冤家宜解不宜結,“相逢一笑泯恩仇”。毫無疑問,後一種態度是值得稱道的。

  2.做人要厚道

  在建立人際關系時,不能待人苛刻,使小心眼,“睚眦必報”。別人有了成功,不能眼紅,不能嫉妒;別人有了不幸,不能幸災樂禍,落井下石,更不能給人“穿小鞋”。

  3.要有人情味

  要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理解人。人與人相處,應當減少“火藥味”,增加人情味。人都有三災六難,五傷七疾,人吃五谷雜糧,哪能沒有一點病痛。你能在人家困難的時候,善解人意,急人所難,伸出友誼之手,替人家排憂解難,將是功德無量的大好事。

  4.以誠待人

  做人要坦誠,更要有一些“俠骨柔腸”,光明磊落,襟懷坦蕩,使人如沐春風,這樣才能有好人緣。

  5.要想人緣好,還要靠近“好人緣”

  有時候你可能有過這樣的感覺,就是某某人在單位內很受歡迎,領導也喜歡他,同事也喜歡他,很有人緣;而有些人則是很少有人喜歡他,而且他也不喜歡別人,人緣兒很差,像個社會嫌棄兒一樣。

  一般而言,大家都比較喜歡“人緣兒”。然而受到大家普遍喜愛的原因則是千差萬別的:或是因為他誠實可信,值得信賴;或者是因為他沉穩老練,辦事踏實;或是因為他知識豐富;或是因為他機警靈活,善處人際關系,甚至是因為他是“重量級人物”,等等。

  總之,他有某一方面或者多方面被大多數人認可和接受。

  在你選擇朋友,建立自己的人際關系網絡時,最好能選擇人緣好的人,而且能使他與你之間的關系越密切越好。能夠把他吸收到你的人際關系網絡中,使之成為你要好的朋友,無形中就大大增強了你的人際關系網絡的能量。要是你的人際關系網絡全部都由人緣好的人組成。那麼,你的人際關系網絡的能量將是巨大的。

  禮儀精髓:

  毫無疑問,人緣好的人往往辦事順利,笑到了最後。要想擁有好人緣,就必須做必要的感情投資。人緣如同武器,平時很少用,但不用的時候必須精心維護,如此才能在用的時候得心應手。
注意自己的第一印象

  人與人相見,投緣者往往“一見如故”。為什麼會一見如故呢?這就是第一印象造成的神奇效果。因此說,良好的第一印象是開啟人脈之門的鑰匙。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構建人脈時,怎樣才能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注意你的儀表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在公眾場合人總是趨近衣著整潔、儀表大方的人或衣著略優於自己的人。這種行為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見到,沒有人願意同一個不修邊幅、骯髒邋遢的人在一起。

  人的衣著服飾同一個人的地位、身份和修養連在一起。為獲得良好的初次印象,穿著上一定要注意身份和場合。一個電影明星打扮得妖艷一點,人們會覺得比較正常,但一個中小學教師塗脂抹粉、穿著妖艷就會被認為不合身份了。因此,我們平時要注意穿著得體、整潔,盡力為自己給人的第一印象加分。

  2.注意你的臉部表情與眼神

  在我們身邊,與人交談面帶笑容、聽人說話時表現出專注神情的人一般都是人際關系很好的人。表情不僅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和修養,還可以彌補自身的一些先天不足,也可以掩蓋自己的一些缺點。真誠的微笑會使一些人成為交往中的常勝將軍。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交往中,眼睛被對方注視得最多。兩個人見面時即使沒有開口說話,從目光上就可以判斷出心理優勢的一方。所以在第一次與人見面時要善於有效地運用自己的視線,也要學會了解對方視線的含義並隨時調整自己的視線。眼睛可以直視對方,但不要引起對方的不愉快,在異性交往中尤其要注意。

  3.注意你的談吐

  想要通過談吐來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先要分析自己的聲音,研究一下自己的聲音效果,因為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說話的速度、聲音大小、音質和口齒清晰度等特點和說話方式、說話內容同等重要。

  我們要使別人對自己的聲音有好的感覺,應當注意四個方面。一是會根據房間大小、聽眾人數、噪聲量、說話內容,以及本人的情緒來決定自己的說話速度,同時要學會停頓。二是要能控制聲音的大小,保證自己的音量既能強調重點,又能讓對方了解談話的內容。因此,高亢和低沉各具魅力,關鍵在於要適合當時的環境。三是要消除破壞音質的因素,讓自己的音質成為對方注意的因素。四是要咬字吐句清晰,首先讓對方容易聽懂。在談話的過程中要注意使用准確而又得體的稱呼,而且對方也很願意接受這種稱呼。在表述上,委婉是一種很恰當的方式,含蓄也是有修養的表現,這些都能給對方一種受尊重的感覺。此外,說話幽默風趣也非常重要。

  4.學會傾聽

  “說”是一門藝術,“聽”也是一門藝術。聽人講話要像自己講話一樣,保持飽滿的情緒,用心地理解對方講話的內容,即使你已經聽懂了對方的意思,也應出於禮貌耐心地聽下去,要善於做一個謙虛的聽眾。同時,不要邊聽人家講話,邊做與談話無關的事,這是對他人的不友好表現。

  5.注意你的言談舉止

  行為動作是一個人內在氣質、修養的表現。男子的舉止講究潇灑、剛強,女子的舉止要注意優美、含蓄。要講究自己的站立和坐的姿勢、走路方式,以及一些習慣性動作。身體接觸也是溝通的重要手段,見面時有分寸地握手,既得體,又表現了熱情、開朗的性格,對於建立第一印象是非常有利的。初次相識,斜坐在椅子上顯得缺乏修養,行為隨便;遠離他人講話表示與人有心理距離,不接納他人;目光游離則表明不把他人放在心上。所以,在交往中,一個善於修飾自己言談舉止的人,會十分注意上述幾個方面,從而贏得很多人的好感。

  6.從幫助他人開始

  在心理學中,幫助是廣義的,既包括情感上的支持,對於痛苦的分擔,觀點的贊同,建設性的建議,也包括困難解決上的協助和物質的支持。人際關系中存在功利原則,即任何一個人,只有當一種人際關系對他們來說是值得的,他才願意並試圖去建立和維持。因此,以幫助為開端的人際關系不僅使良好的第一印象確立起來比較容易,而且使心理距離可以迅速縮短,使親密的關系很快建立起來。如當他人有難之時,我們能及時給以幫助,使其遠離危難,對方一定會對我們有很高的接納性,從而在短時間內建立起比較親密的關系。幫助他人不一定非要對方遇到重大困難時,它可以體現在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上,如熱情地給陌生人指路,在公共汽車上給人讓座,他人拎不動東西你過去幫個手……慢慢地,通過幫助他人,你可以獲得許多朋友和快樂。

  7.接納他人

  如果你不相信任何人,你也就不可能接納任何人。雖然交友要有選擇,但在沒有了解對方之前,不要首先就全部否定,這會使你失去很多真正的朋友。實際上,根據人際交往的交互原則,你不信任別人,別人也就不會信任你;相反,你以坦誠友好的方式待人,對方也往往會以同樣的方式待你。畢竟,在這個世界上,絕對的壞人是極少極少的,我們要善於調動他人個性上的優點。

  禮儀精髓:

  天生我材必有用。無論你的專長是得自專業訓練,還是業余摸索,都可轉化成一股強勁的人際關系動能,千萬不要自卑,更不要忽視第一印象。
君子之交淡如水

  很多人誤以為好友之間應該無話不談,親密無間,卻不曉得過多了解別人的隱私和過多介入別人的生活於人於己都是負擔!無論你和朋友多麼知心,都須明白“疏不間親、血濃於水”的道理,你的朋友最親近的人是他的配偶、子女和父母,而不應是你。生活中常見的一幕是:約朋友周末出來聚聚,朋友說要陪老婆或女友,於是你便譏笑朋友“重色輕友”。其實,“重色輕友”也沒什麼不對,無論多要好的朋友,都不應占用對方太多的時間,不應過多介入對方的家事,不要經常性地無事拜訪或經常做不速之客。


  中國人一向崇尚“君子之交淡如水”,這既表達了對上述“親密無間”行為的反感,也反映了現實的無奈——朋友之間多年不見會產生疏離感。盡管現在有了電話、E-MAIL、QQ等電子通信方式,但這樣的聯絡只能讓人們產生進一步的疏離感。所以,朋友之交不僅推崇“淡如水”,也要注意不時“加點鹽”,多聚一聚,見見面。中國人的價值觀是“見面三分親”,而不是“相見不如懷念”的潇灑。

  中國人把人際關系稱為“圈子”,是一個非常貼切的稱呼。中國人以自己為圓心,把自己周圍的人按照親疏遠近來畫“圈子”:最裡面一圈是父母兄弟姐妹等親人,稍外一圈是親朋好友等友人,再外一圈是鄰居同事等熟人,最外一圈就是素不相識的外人。我們處理人際關系的時候,要遵循“先裡後外”的順序,按照遠近親疏的不同關系,給予不同分量的砝碼。西方人崇尚人權,人權也就是人們相互平等對待。可是西方的人權觀念到了中國就變了滋味,中國人並不主張人人絕對平等,而是主張相對平等。比如,對親人給予九分關照,好友給予七分關照,一般朋友給予五分關照,熟人給予三分關照,這樣就“擺平關系”了。如果一個中國人違背了“內外有別”的原則,對親朋好友與陌生人一視同仁對待,沒有維護人際關系,就要遭到眾叛親離的悲慘下場。

  禮儀精髓:

  如果希望友誼長久而穩定,就要做好關系維護的工作。過於親密或者過於疏離都不利於長久地保持友誼。

  

  公共場合不提私事

  不管對方是你的新朋友還是老朋友,都不要在公眾場合提私事。因為,人多嘴雜,你提出私事可能不方便,可能不合時宜,也可能上不了台面,只有在私下說才合適。

  有一個人去找一個做老板的朋友辦點私事,正巧他的老板朋友與幾個客戶正在談生意,他便請老板的秘書通報一聲。

  秘書走進來對老板說:“您的摯友在門外等候,我說您現在正忙,可他執意要見您。”

  於是老板對秘書說:“那就先讓他進來吧。”

  沒想到這位朋友一進門,便滔滔不絕地把自己的事對老板說了。老板好幾次示意他先停下來,待會兒等自己同客戶談完了再說,可是這個人憑著自己與老板的多年交情,根本就沒理會。客戶看實在無法與老板談了,就說:“你先跟你的朋友談吧,我們改天再來。”客戶說完就走出了老板的辦公室。

  就這樣,一樁很掙錢的買賣被朋友一樁私事給攪沒了。當時老板真想大罵朋友一場,可是老板心想:算了吧,畢竟是多年的朋友,以後不跟他來往就是了。從此,老板再也不理他的這位朋友了。

  古人說“買貨看顏色,說話分場合”,說的就是不要在公眾場合提私事的道理。

  有些人在公眾場合,不理解別人所處的境地,而只顧提自己的私事,有時不慎還會說出不應該說的話。這不僅不利於人際交往,還有可能產生不利的影響。

  禮儀精髓:

  在公眾場合,最好不要提私事。為人處世都應根據不同的場合,“因地制宜”地進行,千萬不能無視大眾場合的各種潛規則,只管自己高興,不顧及別人的感受,這是一種失禮行為。
 自尊而不自負

  自尊心人皆有之。自尊的人在交往中很有自信心。因此,他們在與他人見面和交談時能夠做到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遇到強者,不會自慚,失去風度;遇到可能遭受的誤解或困難,毫不氣餒;遇到人格蒙受侮辱,則敢於挺身而出,進行自衛;遇到弱者,會同情幫助他們。總之,自尊的人在交際應酬中總顯得一身豪氣,游刃自如,也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在社交中,自尊心強的人往往性格活潑,喜歡接觸人,好勝心強;他們喜歡說心裡話,喜歡發表自己的見解,卻不專心聽取別人的意見;他們很容易興奮、沖動,卻很難抑制這種興奮與沖動。

  自尊心較為平常的人能夠較自由地說出自己的見解和思想感情,說話辦事能夠考慮場合和對象。他們把人與人之間關系看成是美好的,不多愁善感,卻容易滿足,不求進取;當受到批評和指責時,不會為此感到煩惱不安,但會引起很大的警覺。

  自尊心弱的人往往自卑自賤,不相信自己,整天無精打采。他們既感到孤獨不幸,又不喜歡交際;他們以沉默回答別人的挑逗,好像有什麼災難威脅他們。顯然自尊心太弱是不利於交往的,倘若把自己看成是生活舞台上可有可無的角色,自覺得事事不如人,自輕自賤,自暴自棄。那麼,便會永遠窩囊地活在世上,無益於在社會立足和處世。

  那麼,我們應該具有怎樣的自尊心呢?自尊,有自愛、自重之意。具體來說有這樣幾種含義:

  (1)愛護名譽。墨子講:“名不徒生,而譽不自長。”名譽是人們對一個人的評價,是社會對一個人價值的衡量。人生在世,應該愛護自己的名譽,並且把這與愛護集體的榮譽統一起來。

  (2)愛護自己的歷史和前途。歷史是自己的過去,前途是未來。自尊,就要愛護自己的歷史和前途。

  (3)愛護自己的生命。隨便糟蹋身體如狂食暴飲之類,隨便糟蹋生命如輕生之類,顯然都不是自愛的表現。

  (4)愛護時間。一切存在於時間與空間之中,沒有時間就沒有一切。愛護自己,就不能不愛護時間,要一以貫之,並賦時間以意義。

  (5)愛護人格。人格即人品,人的道德品質。人格囊括了情操和志趣,謙遜和自尊,忠誠與信義,正直和誠實,勇敢和謹慎,儉樸與慷慨,廉潔和奉公,熱忱與淡泊,等等。

  簡而言之,自尊就是自己瞧得起自己,不因自己的地位低微而自賤,也不因職業平凡而自卑。可現實生活中總有人做不到這一點,覺得自己這也不舒心,那也不如意,自怨自艾,妄自菲薄。

  在人生過程中,自尊是立世之“方”,而尊人則是處世之“圓”。我們在強調自尊的同時,更應重視尊人。自尊與尊人是和諧統一的。過度的自尊會變質為自負,而自負就是不尊重別人。自負的人突出的表現是:喜歡輕易否定別人的意見,把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強加於人;不尊重別人的勞動,把別人的成果貶得一文不值;遇到事強行給人當家作主,干涉別人的私事等。

  禮儀精髓:

  在與人交往時,人們往往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不能設想,一個不尊重別人的人,能夠處處得到別人的尊重。


  坦誠而不粗率

  人與人交往需要坦誠,也就是說要坦白誠懇。立身處世剛正不阿,與人辦事真心實意,言之有理,行之有節,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假如心口不一,見風使舵,陽奉陰違,兩面三刀,就不是坦誠的態度,是不可能有益於交際的。坦誠是人的一種優良品質,它能使交往輕松、愉快,使友誼天長地久。

  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在精心研讀數學家華羅庚的名著《堆壘素數論》中的問題時,忽然發現了令人難以覺察的錯誤。陳景潤心想:究竟是數學家的筆誤,還是自己知識的淺薄?他徹夜不眠,反復驗算,終於確信自己的見解有助於改進他的問題。於是提筆寫成一篇論文,並附有一信,坦誠謙和地對華羅庚說:“明星上落下的微塵,我願幫你拭去。”

  由此可見,坦誠可以幫助你回答一些不友好的提問,以及一些不好直接回答的問題。應該說,這就叫“分寸”。

  坦誠也是男人風度的一個標志。女性往往不喜歡腼腆的男人。她們往往認為那是不成熟的表現。但是坦誠並不等於粗魯、輕率。

  比如,當你被介紹與一位女性認識時,你可以坦誠地向她介紹一些關於你的故事,或主動找一些適當的話題。但你切不可談及一些涉及到對方私人的問題。譬如年齡、收入、婚否,等等,這些都是私人的秘密,除非她願意主動告訴你,否則,你切不可貿然詢問,那是很失禮的。一些男人都有大大咧咧的毛病,交談過程中不隨時注意對方的神色,不注意用一些新鮮有趣的話題吸引對方,使對方不願意與你交談下去,而你的唠唠叨叨,喋喋不休太令人生厭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小伙子與老人或孕婦爭奪座位、對女士出言不遜或粗言穢語的事情,這些都是現代文明所不屑的。正如一個女孩子所言:“我衡量好男人的標准是——他對女人坦誠親切,我討厭粗暴無禮的人。”對此,應該引起每個人的注意。

  禮儀精髓:

  坦誠並不簡單等於粗魯、輕率。粗魯輕率的人往往信口開河,捕風捉影,憑主觀想象斷言,說話辦事不負責任,只圖一時痛快,不看對象,不講方式方法,不分場合地點,不顧後果亂說亂講,誤以為“心直口快”就是坦誠。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