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健康飲食是品質生活的基礎,居家妙招讓我們生活更加快樂
你的綠色生活
  1. 首頁
  2. 生活百科
  3. 居家裝飾
  4. 健康生活
  5. 風俗習慣
  6. 居家飲食
  7. 居家問答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百科網 >> 生活百科 >  >> 生活小常識

人為什麼會做夢

 

基本介紹

夢是一種奇異的現象,也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而做夢的經驗也是人所共有的。夢在心理學上的解釋:夢是睡眠中在某一階段的意識形態下所產生的一種自發性的心理活動。在此心理活動中這個身心變化的整個歷程稱為做夢。歐洲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有意識活動和無意識活動。在白天醒著的時候,意識活動控制無意識活動,所以有些欲望不能得以實現。那麼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沒有意識控制了,這個時候無意識的欲望就以夢的形式發洩出來,以夢的形式得到滿足。

人為什麼會做夢

古人相信,做夢總要有原因的,王符就曾說“夫奇異之夢,多有收而少無為者矣”認為做夢總有原因可尋。夢屬於靈魂醫學范疇,是由內外信使的剌激,引起大腦的一小部分神經細胞活動,表現為高層次靈魂的最低水平的意識狀態,當然,它也遵循生物體靈魂三定律,只是它不被清醒地覺察,也不能控制而已。夢是一種不自覺的虛擬意識。

夢的奧秘

做夢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奧秘:人其實可以不做夢)

人在睡覺時就會做夢,做夢是人體正常的生理現象。夢是在快眼動睡眠情況下進行的,會被記住;相反在非快眼動睡眠情況下的夢,不會被記住,我們也不會意識到。每個人每晚都會做夢,因為人類的腦細胞總是在不停活動,人在睡眠過程中,意識的清晰度會下降,當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回憶和想象刺激人的大腦皮層的某些部分並留下痕跡,當大腦皮層的這些部分在人的睡眠中還保持著興奮狀態時,日常生活中留下的痕跡就活躍起來,引起了夢,夢是外界因素在人腦中的存在。

“夢境不會成真”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當你極度渴望一件事情時,晚上做夢就會夢到,一旦夢真的成為現實,就會以為夢想真的成真了。張教授告訴記者,這種說法是沒有任何道理的。圓夢,只是碰巧,是敏感、多疑、偏激的人把一些不相干的事情聯系起來的結果。人一般都會夢到生活中的事,小時發生過的事,長大後的某一天也許會夢到;東西放到哪裡找不到,說不定在哪個夢裡就會清晰地看到東西所在的位置,這些都是潛意識,不是夢想真的成真了。

正常的夢不會影響健康

人在做夢的過程中有時會說夢話,大家經常說,別人在說夢話的時候不要和他對話,對話可能會把他累出病來。張教授告訴記者,人在做夢時說的話是無意識的,所以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說夢話是睡著的人大腦皮層中主管言語的部分沒有完全抑制的表現。當大腦皮層的興奮力量比較強烈時,人不僅會在睡著時亂說話,還會手舞足蹈地亂動作、磨牙等,嚴重的還會夢游。

夢魇影響健康 (相關閱讀:晚上總愛做夢是病嗎?·發現:做夢會暗示疾病)

夢中大喊大叫,也叫做夢魇,人如果夢中遇到危險,如在夢中被人追,非常驚慌時就會大喊大叫。做噩夢常常與人的精神因素有關,虛弱、緊張、經受刺激、白天看恐怖片或是暴力傾向的新聞,晚上都會做相關的噩夢,尤其是膽小的人。人過度興奮,五羟色胺分泌增加,會導致心髒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腦血栓的發生。當人做噩夢時,一定要及時把他叫醒,因為在夢魇過程中,很容易造成痛苦,當人起來後,還會帶來情緒的沮喪、焦慮不安、失眠抑郁、休息不好、反應遲鈍,這樣的情況不斷反復,對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威脅。

夢可以預示一些健康情況

有的人會夢到吃東西、找廁所、被人追、和人爭吵、打架,甚至夢到掉牙,在噩夢醒來後,常常會憂心忡忡而精神不佳。研究表明,如果你不是在人為的因素下長期做內容大致相同的夢,就很可能是你肌體的某一部分出現了病變,在向你發信號。夢見吃東西、感覺惡心可能預示胃部有潛在的疾患;夢見掉牙齒,可能與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疾病有關。一個人如果經常夢魇,是由於腦部的興奮狀態過度,可能與頭腦頻繁活動而得不到應有的休息有關。夢境雖然能夠提醒健康狀況,但也並不是只要做了夢,就意味著有什麼疾病,這也是不科學的。當你長期反復出現同一性質的夢時,就需要提高警惕,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

有些人把夢當做是現實的暗示,當人們對夢的現象不能給出一個合理化的解釋時,就會造成精神上的壓力。這樣是不正確的,要科學地認識夢,不要迷信。另外,大家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睡眠習慣,讓香甜的夢伴你一直到天明。

夢與睡眠

夢是人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活動

隨著現代心理學的進展,對夢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千百年籠罩在夢境中的神秘面紗被漸漸撩開,“有夢睡眠有助於大腦健康”,就是最近的研究結論之一。做夢是人體一種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現象。人入睡後,一小部分腦細胞仍在活動,這就是夢的基礎。據研究,人們的睡眠是由正相睡眠和異相睡眠兩種形式交替進行,在異相睡眠中被喚醒的人有80%正在做夢,在正相睡眠中被喚醒的人有7%正在做夢。一個人每晚的夢境可間斷持續1.5小時左右。由於夢相伴睡眠周期循環規律,所以在異相睡眠中醒來的人,感覺夢多,而在正相睡眠中醒來的人,感覺夢少。此外,人能記住的夢多在快進入覺醒時,而剛入睡的夢早就消逝得無影無蹤了,這也是人們感覺夢多或少的另一原因。

潛意識與夢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智能有很大潛力,一般情況下只用了不到1/4,另外的3/4潛藏在無意識之中,而做夢便是一種典型的無意識活動,通過做夢能重新組合已有的知識,把新知識與舊知識合理地融合在一起,最後存入記憶的倉庫中,使知識成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夢境可幫助你進行創造性思維,許多著名科學家、文學家的豐碩成果,不少亦得益於夢的啟迪。

實驗研究

1969年,埃默裡大學的戴維.福克斯做了一個試驗,當睡眠者處於異相睡眠狀態而出現眼球激烈活動的時候,他便把受試者叫醒,問他剛才做了什麼夢。然後將各種情況進行歸納得出以下結論。

人為什麼會做夢

受試者所夢見的事情多數是自己所關心的事情,如考試、愛情等,另外一些情況,如有的人在睡眠中口渴了,肚子餓了,或有尿意等,他們所夢見的也基本上都與這些事情有關。因此說,這些將各自的事項連接起來的夢中故事,根本沒有什麼重要意義。因此也有人認為,夢不過是將各種感情和事項連接起來的一種練習罷了。但有人通過電腦模型提出了有關夢的兩種假說。

克裡斯托弗.埃文斯

一種假說是英國的心理學家克裡斯托弗.埃文斯提出的,他認為,夢就如同將電腦的終端取下之後,重新對程序進編制,然後加以檢點,因此,睡眠就是切斷了外界信號的輸入,運動系統也靜息了這樣一種狀態。在此基礎上,夢再對大腦的程序進行檢驗,然後在重新編制,並加以潤色,以此來訓練大腦能把近期的信號應用於將來的事態的能力。

根據埃文斯的主張,我們人類可以說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因此,必須將這種社會性動物分成不同的種類,或者按性格進行分類,而且這種過程必須迅速、敏捷,而做夢就可以使這種快速分類得到練習。

弗朗西斯.克裡克

還有一種有力的學說也來自電子計算機模型。這一學說的提出者是因發明DNA雙螺旋模型而出名的弗朗西斯.克裡克。

克裡克將“哺乳動物具有較大的新皮質”和“睡眠見於哺乳類和鳥類”這兩種情況聯系起來進行考慮。從“心皮質中含有縱橫交錯的神經纖維”和“神經細胞和神經細胞之間的結合部有興奮性”這兩點來看,可以認為大腦皮質是由若干個興奮單位或者說興奮要素而組成。神經之間的連接有三個特征:第一是輻散傳入;第二是強度完整;第三是聚合。

興奮信號就進入了這樣一個網壯結構的局部,作為這一部分的處理特征,只要有信號輸入,就有與之相應的適度的信號輸出。當有與若干突觸有關的信號輸入的時候,就會有相互關聯的信號輸出。

因此,若問把他們異常的精神狀態與這種電子計算機模型聯系起來之後將會有以下幾種關系:

1.當突觸的連接過多或不順的時候,就會產生“空想”;

2.不論輸入什麼信號,相同的回路都會興奮(強迫觀念);

3.盡管是一般不會引起反應的不適當的刺激也會發生反應(幻覺)。

克裡克認為,電子計算機出錯可以把淺路截斷進行檢查,但是人腦就不同了,只能在異相睡眠的時候,才能對淺路進行檢查。在異相睡眠的時候,大腦正在被正常的輸入和輸出所隔離,而且正受到來自腦干的非特異性刺激,而且這種刺激很活躍,這就是所謂的無意識的夢。

科學解釋

學術界對夢的成因與目的仍無定論,普遍的看法是:夢是腦在作資訊處理與鞏固長期記憶時所釋出的一些神經脈沖(就像打掃時揚起的灰塵或正被處理中的資訊流),被意識腦解讀成光怪陸離的視、聽覺所造成的。

首先是Hobson與McCarley在1977年提出“活化-合成”理論:腦干中的橋腦即使在睡眠中也會不斷發出訊號(PGO波),這些訊號刺激、活化了腦的意識部份,使它合成一段有意義的夢。

但後來Solms發現腦干受傷的病人仍舊有夢,而頂葉(負責軀體感覺與感覺整合的顱頂皮質)受傷的病人則沒有夢,或許腦干只與REM夢有關,頂葉與REM夢和NREM夢都有關。Jie Zhang在2004年提出“連續活化”理論:睡眠的功用之一是把臨時記憶轉化成長期記憶,快速動眼睡眠(REM)階段處理無意識的“程序性記憶”,而非動眼(NREM)階段處理有意識的“陳述性記憶”。在REM階段,腦的無意識部份正在處理程序性記憶,而有意識部份的活動則因感覺被切斷而降至最低,此時自記憶庫流出的資訊脈沖會活化有意識部份而使它借由聯想編織出一段夢。而當另一脈沖到達時,則又編出另一段夢,夢境乃突然改變。

另外還有認為夢的成因或功能是:(1)經由任意突變、以“達爾文過程”來產生新觀念、新策略;(2)清除腦中的垃圾,夢是對垃圾的最後一瞥;(3)長期記憶的持續激發,睡眠時夢的詭異來自長期記憶的儲存格式,但清醒時的腦則能給它作正確的诠釋;(4)把遙遠但相關的記憶連結起來並強化成一故事體;(5)把外來刺激轉化成夢境以防止被驚醒;(6)自我滿足、降低心理壓力;(7)借由眼球運動提供氧氣給角膜等等許多看法。但台灣有人提出一個夢的“心身作用說”:做夢時,幻想與自我分離,人不會察覺是自己在幻想。“幻想”自感覺記憶取出資料拼湊後再送回感覺區而成幻覺,目的是在以模擬的感覺訊號取代真實訊號,驅動自律神經進行心身作用。痛覺、壓覺會驅動自律神經中的“修補神經”,修補神經在腦與脊椎中排列成許多會連鎖反應的經絡,而做夢的功用之一就是在生長激素升高時,模擬極密集的運動壓揉訊號,驅動經絡修補身體。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