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健康飲食是品質生活的基礎,居家妙招讓我們生活更加快樂
你的綠色生活
  1. 首頁
  2. 生活百科
  3. 居家裝飾
  4. 健康生活
  5. 風俗習慣
  6. 居家飲食
  7. 居家問答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百科網 >> 健康生活 >  >> 健康常識

跑步的好處

 

跑步的好處

基本介紹

跑步鍛煉是人們最常采用的一種身體鍛煉方式,這主要是因為跑步技術要求簡單,無需特殊的場地、服裝或器械。無論在運動場上或在馬路上,甚至在田野間、樹林中均可進行跑步鍛煉。各人可以自己掌握跑步的速度、距離和路線。

跑步鍛煉好處多。青少年經常進行跑步鍛煉,對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的發育有很大的幫助。跑步也有許多種類型,有短跑、中長跑、超長距離跑等。跑速不同,跑距不同,對人體產生的影響也不同。通常跑步鍛煉是長跑,一般是清晨或夜晚,沿著公路或在野外環境下進行,這樣可以配合進行空氣浴,也可以使人的大腦得到休息。對以青少年,一個良好的變換的鍛煉環境,可以使他們的精神得以調節,直接接觸到自然,使其在學習及社會活動中更加精力充沛、朝氣蓬勃。

經常進行長跑鍛煉,是較合理的鍛煉方法,一般應保持勻速跑,時間持續20分鐘以上,心率保持在120~150次/分。通常這種方法的練習,可以消耗體內多余脂肪,避免單純性肥胖。通過這種方式的長跑可以有效地提高耐力,使肌肉及心肺的耐力性工作能力得以提高。此外,這種方式中、長跑也是一種毅力的鍛煉,如果青少年堅持長跑,可以培養其堅韌的耐力和毅力。

只要堅持跑步鍛煉,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發育,均與產生良好的影響。

跑步好處

跑步的好處

1、眼睛:堅持長跑的人每天都有1小時候左右的時間眼睛直視遠方,這對眼睛是很好的放松休息,如果你家裡有學齡的孩子,能讓他每天堅持跑步,眼睛近視的幾率肯定會降低。

2、頸部、肩部、脊椎:經常坐在電腦前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頸椎、肩部的問題,正確的跑步姿勢要求背部挺直放松,長期堅持會對頸椎及肩部的不適有很大改善。

3、心髒:堅持跑步會讓你有顆強大的心髒及心血管系統功能。在提高最大攝氧量的同時向身體各個器官輸送的氧量大大增加,各個器官的工作質量自然大大提高。另外中長跑會加速血液循環,使冠狀動脈有足夠的血液供給心肌,從而預防各種心髒病。通過下肢的運動,促使靜脈血流回心髒,還預防靜脈內血栓形成。

4、血液:有了強大的心髒血管系統,跑者的血液質量也好於常人,身體對長期中長跑發生的適應性改變可改善新陳代謝,減低血脂和膽固醇水平。

5、肺部及呼吸系統:長期進行中長跑鍛煉使肺功能變強,增大肺活量。進行規律性的長期長跑可發達肺部呼吸肌,使每次換氣量變大,肺功能增強。

6、肝髒:跑步可改善和消除脂肪肝。

7、腹部:堅持長期跑步可以有效去掉腹部的脂肪,使你擁有健美、平坦的小腹。

8、腰部、臀部:跑步對身材的改變最先體現在這兩個位置,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開始跑一段時間後,體重沒有明顯減輕,但是身材明顯改善了,尤其是腰線變的更漂亮。

9、膝蓋:跑步可以改善全身血液循環,由其對膝蓋作用很大,雖然,剛開始跑的時候,有的人可能會覺得膝蓋很痛,但隨著循序漸進的累積和力量的練習,膝蓋都變得越來越結實。

10、腿部肌肉:經常跑步的人肌肉組織也會發生變化,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後,你會發現腿部的肌肉會變得非常的結實、健美。

11、腸胃:中長跑使人情緒飽滿樂觀,有助於增進食欲,加強消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使腸胃功能大大改善。

12、全身肌肉:長期中長跑可增強肺部呼吸肌、心髒肌肉、頸部肌肉、胸腔肌肉、手臂肌及腰部、臀部、大腿、小腿、足部等處的肌肉,使各處肌肉不易堆積乳酸或二氧化碳等代謝物。跑步可以說是所有運動的基礎,會對你參加其它體育運動產生積極的影響。

13、骨骼:長期中長跑可提高各關節的強度,韌帶的柔軟度;並增加骨骼的強度、密度,避免人到老年患退化性骨質疏松。

14、消耗熱量:一小時內所消耗的熱量,輕松運動的狀況420卡(體重約120磅的你);588卡(體重約150磅的你)

15、代謝排毒:規律的xxx可讓體內的新陳代謝加快,延緩身體機能老化的速度,並可將體內的毒素等多馀物質,藉由汗水及尿液排出體外。

16、減輕心理壓力:處於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若無排除緊張情緒、精神及心理壓力,將永遠居於劣勢。適度的慢跑將可減輕心理負擔,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

注意事項

姿勢

跑步姿勢要合理。上身應挺直並略前傾,雙肩放松,雙肘自然彎曲,雙臂有力的在身體兩側前後擺動。跑步過程中,雙足有彈性的全足著地的跑動,步幅無須大,但步頻與步幅要基本保持均勻。注意身體重心穩定,不要有大幅度起伏。

呼吸

跑步中的呼吸問題很重要。呼吸要有一定節律,用鼻、嘴同時呼吸時,嘴不必張得太大,可將舌卷起,延長空氣在口腔裡的時間,減少冷空氣對呼吸道的刺激。初跑者可采用兩步一吸,三步一呼的方式。每一次呼吸要注意盡可能將氣體從肺中呼盡,以增大有效的換氣量。

力量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體力和精神承受能力已經下降到如同懸崖的邊緣上了。肌蛋白的減少是隨年齡增長而出現的典型病症。在老年人中,由於其肌肉力量的下降和身體極度地虛弱,摔倒和骨折是比較常見的。研究表明:力量訓練也能有效地減少老年人摔倒的頻率及骨折。

不管什麼年齡的跑步者,很少有人努力去鍛煉腿部以外的肌肉。但是,在日常訓練中,有規律地安排一系列簡單的上身力量練習,將有效地提高訓練者的跑步能力。目的是提高肩臂的力量和耐力,以及腹部和背部肌肉的力量。通過合理地利用雙臂,跑步者的成績可以提高近12%。不知道利用雙臂的普通的跑步者就很不幸,跑步的距離越長,雙臂就越疲勞。

增加上臂的力量可通過簡單的俯臥撐練習。

盡可能地加強跑步的力量,一旦有了一定的耐力基礎,加大步幅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山地跑。有規律的山地跑計劃將對日常跑步產生奇效,對比賽成績更是有顯著效果。山地跑可增強跑步者的大腿力量,增強腿部的協調性,更可增強大腦的協調性。對老年跑步者作用更大。在斯坦福大學的調查結果表明:跑山的老年人的骨質密度比那些沒參加訓練和參加缺乏刺激訓練的老年人的要大得多。

 

跑步的好處

速度

對一個跑步者來講,有很多方法進行速度訓練:到田徑場上,重復進行各種各樣的短距離跑;做速度游戲;從上坡快速地地跑下來;參加比賽等。速度訓練對每個人都是可以的,對老年人得作用更大,因為它在保持步態的同時,也保持了人體良好的生物力學結構,而這兩者將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消失。許多沒跑過步的成年人,認為自己只是適應日復一日的以每英裡10分鐘的速度慢跑,而不管跑的強度和速度,這是不正確的。

提高速度可以通過三種方法:

⒈增加步頻

⒉增大步幅

⒊既增加步頻又增大步幅

第一種方法比第二種方法更可取,步幅的增大會造成步幅過大,進而會引起某些生物力學上的問題和運動損傷。

速度訓練,尤其是在田徑場的速度訓練應該是逐漸的(無痛的)提高步頻和步幅的訓練。重要的是要循序漸進地提高。田徑場上的速度訓練對於發展速度的感覺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改進跑步形式的機會。

在田徑場上什麼是最好的、最簡單的訓練法呢?

休息

跑步的4個要素中,許多跑步者在訓練耐力方面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有的跑步者把速度與耐力協調得相當好。但是,很少有跑步者認真對待休息這個重要的部分。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休息在4個基本的要素中是最主要的因素。跑步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好處,而這些好處都是我們用代價換來的。在跑步中這個代價就是肌體內肌肉組織的不斷被破壞和重組的反復過程。無休止地跑步最終會導致肌肉損傷,在跑步中,我們認為損傷和過度使用的含義相同。而肌肉組織在休息後比原來更加強壯了。為了使我們保持健康,不受損傷,跑得更好,在跑步時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則。

1.每天至少要跑一次,在一天中肌肉有足夠多的時間休息,如果一周跑4天,那麼不跑的幾天,肌肉休息的時間過長,反而沒什麼效果。

2.每周用一些低強度的訓練來代替1天或2天的跑步。如在功率自行車上進行有氧、出汗的訓練。

3.把某些步行活動融入到你的訓練之中

4.比賽應該少一點。

5.在你沒有比賽任務而准備維護體能時,應盡量嘗試降低運動量,保持成績和堅持降低訓練量。

6.有計劃地進行深層組織按摩。

7.將同樣的理論運用到你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像學習工作一樣學習休息和放松這門藝術,這門藝術是值得追求的。通過學習創造性地休息和放松,使我們的身心得到恢復,變的更加強壯。

人在跑步時,人體所需氧氣需要量隨著跑步速度加大而相應增加,為了改變這種情況,需要加快呼吸頻率和增加呼吸深度。但是,呼吸頻率的加快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最有效的范圍是每分鐘35~40次。如每分鐘最高達到60次,平均一秒鐘就要進行一次呼氣和吸氣,這樣勢必使呼吸變淺,換氣量減少,影響氧氣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使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氧濃度降低。

呼吸調整

 

跑步的好處

呼吸節奏

跑步時,有意識地把雙腳步伐節奏與呼吸節奏協調起來,一般來說,根據自己體力狀況和跑步速度變化,可以采取二步一吸、二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的方法。當呼吸節奏與跑步節奏相適應並形成習慣後,就可避免呼吸急促表淺和節奏紊亂,對加深呼吸的深度極為有利。同時還可減輕呼吸肌的疲勞感和減輕跑步中“極點”出現所帶來的不良反應。

跑步時采用鼻子吸氣。跑步時采用鼻子呼吸並與跑步節奏相協調,能滿足體內氧氣要求。隨著跑步距離和強度加大,氧氣需要量增加,改用口鼻吸口呼的呼吸方式,在吸氣和呼氣時要做到慢、細、長,嘴微張呼氣,忌大口快速呼吸或者喘粗氣。跑步時呼吸急促,感氣憋不暢時,是由於呼氣不充分,二氧化碳排出不充分,占據在肺泡之中,限制了氧氣的吸入。要想加大呼氣量,就用口呼氣,並有意識加大呼氣的量和呼出的時間。

呼吸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人體的氧氣需求與排除體內多余的廢氣。人體安靜休息時,每分鐘約呼吸10至12次,每次呼吸的量 (潮氣量) 約 500ml,也就是說,人體在安靜時的每分鐘呼吸交換量約5至6公升。盡管每分鐘吸入體內的氧氣多達1000至1200ml,但是70公斤成人每分鐘使用的氧氣則只有 300ml左右。人體最大運動時的換氣量可以達每分鐘 100公升 (約安靜時的20倍) ,但是人體的最大氧氣攝取量(maximal oxygen uptake) 則只有每分鐘3000ml。這種呼吸交換量增加,氧氣使用率反而降低的現象,似乎說明了呼吸並不是人體耐力運動表現的主要限制因素。

盡管呼吸的氧氣交換量(外呼吸)比身體組織的氧氣交換量(內呼吸)還多,但是對於呼吸循環系統而言,不管是肺部的氣體交換、心跳率、心髒每跳輸出量、人體的血流分布或靜脈的回流等,都不是可以由意識控制的人體運動生理變項。

唯有運動時的呼吸方式,才是可以由意識控制的運動生理反應,因此,適當了解跑步時的正確呼吸概念,也是相當有幫助的運動生理知識。

狀態調整

經常有人提出跑步時,隨著步伐「2吸1呼」、「2吸2呼」或其它節奏調整的呼吸頻率(次數)概念。這種不考慮呼吸交換量大小的原則性說詞,是相當錯誤的跑步呼吸調節概念。事實上,跑步的快慢與呼吸交換量成正比。人體在不同速度下跑步時,每分鐘的呼吸交換量可能相差達10倍以上,盡管跑步步伐的快慢也會改變呼吸的次數(頻率),但是,絕對不要以為單一個呼吸節奏,就可以完全代表跑步的呼吸調節。人體跑步時的呼吸調節會受到跑步速度的顯著影響,盡管兩人以相同的速度一起跑步,兩人的最佳呼吸節奏(深度與次數)也會有所差異。

影響因素

人體肺部的氣體交換受到呼吸頻率(次數)、呼吸深度(潮氣量)與死腔大小的影響,因此,到底跑步時要增加呼吸的頻率或深度,做為運動時增加呼吸交換量的依據?這個問題的解釋與死腔大小有關。

所謂死腔代表人體口、鼻、咽喉、氣管與支氣管等氣體通路(約150ml),當吸入的空氣通過這些空間時,會保留下死腔大小的空氣量,不會進入肺部進行氣體交換,因此,盡管安靜休息時的每次呼吸量約500ml,但是真正進入肺部進行氣體交換的空氣量只有350ml,如果以每分鐘10次的呼吸次數計算,人體安靜休息時的真正肺部氣體交換只有3500ml。增加呼吸的深度(每次吸入的空氣量),可以顯著降低死腔的影響,達成增加肺部氣體交換量的目的。特別是隨著跑步速度的增快,死腔也會顯著增加,如果只以呼吸頻率的改變來調節,那麼肺部的氣體交換效率就不會提升,不利跑步時的氧氣增加需求。

以口或鼻呼吸

如何增加呼吸的深度?是進行跑步呼吸調節的重點。基本上來說,當跑步的速度不是很快,人體的氧氣需求量還不高時,以鼻吸氣、口吐氣的方式,可以獲得比較自然的換氣調節。此時跑者應盡可能增加鼻子的吸氣深度、降低呼吸的頻率,以便獲得較佳的肺部氣體交換效率。當跑步的速度加快後,吸氣的深度可以再增加,呼吸的頻率也會慢慢提升,若以鼻子吸氣的節奏無法達成肺部氣體交換的需求(感覺必須以口幫忙吸氣)時,表示跑步的速度已經太快,此時放慢跑步的速度,顯然比調節呼吸深度或頻率還來的重要(呼吸交換量急遽增加,代表無氧代謝增加)。

胸式或腹式呼吸

以肋骨與胸骨上提擴張胸腔,達成氣體進入肺部的呼吸方式,稱為胸式呼吸。肋骨與胸骨不動,以橫隔膜下縮造成胸腔擴張(腹部突起),達成氣體進入肺部的呼吸方式,稱為腹式呼吸。事實上,腹式呼吸就是所謂"氣入丹田(下腹部)"的呼吸調節方式,也是達成增加呼吸深度的有效手段。跑步時采用腹式呼吸的方式來調節,可以顯著提升肺部的氣體交換效率。

鍛煉前後

跑步前

跑步的好處

人體各內髒器官及四肢從相對靜止狀態到較緊張活動需要有個適應過程,因此,人在進行跑步前同樣要作適當的准備活動,使機體生理機能能夠在動的情況下協調地工作。如果跑前不做准備活動,長跑時往往會發生關節韌帶、肌腱扭傷。特別是一起身就進行緊張的跑步,更易發生。跑步前一般可做以下幾節准備活動:

(1)站立,兩手叉腰,交替活動踝關節;

(2)半蹲,兩手扶膝活動膝關節;

(3)兩腿交替高抬腿,活動髋關節;

(4)兩手叉腰旋腰,活動腰部;

(5)一手扶持,依次前後踢腿、活動髋、膝關節;

(6)前後弓箭步壓腿;左右壓腿,牽扯腿部韌帶;

(7)上體前後屈以及上肢的輕微活動等。

只有正確的姿勢才能讓你跑得快,效率高,而且不易受傷。消耗脂肪的關鍵之一是盡量用接近你的無氧界限(無氧阈)的運動強度跑步,而正確的姿勢能使你無需浪費額外的能量就能達到這個強度。

跑步後

1.不蹲坐休息

健身運動後若立即蹲坐下來休息,會阻礙下肢血液回流,影響血液循環,加深機體疲勞。該情況多見於那些運動量比較大的活動,如長跑。正確的做法是在每次運動結束後,多做一些放松、整理活動,如慢行,舒腿等。

2.不在大汗淋漓時洗冷水浴(或游泳)

運動後大汗淋漓時,體表毛細血管擴張,體內熱量大量散發。此時若遇冷水則導致毛細血管驟然收縮,易使身體的抵抗力降低,而引起疾病。

3.不“省略”整理活動

每次運動後感覺心力俱乏時,應適宜的放松,如徒手操、步行、放松按摩等,會有助於消除肌肉的疲勞,快速恢復體力。

4.不貪吃冷飲

運動時會損失大量熱量,急需補充無可非議。但運動後人體消化系統仍處於抑制狀態,貪吃大量冷飲,極易引起胃腸痙攣、腹瀉、嘔吐、並易誘發胃腸道疾病。

5.不立即吃飯

在運動時,全身的血液進行重新分配,使得胃腸道的蠕動減弱、各種消化腺的分泌也大為減少,若在運動後不經休息立即吃飯,就容易引起人體消化系統的紊亂和功能性失調,易得病.

6.不吸煙

運動時人的呼吸加速,機體要保證足夠的氧氣攝入量。如果運動後立即吸煙,將會使肺內含氧量減少,出現胸悶、氣喘、呼吸困難、頭昏、乏力等現象。

7.不宜驟降體溫

如果室外溫度較高,運動後會感到燥熱難耐,倘若此時立即走進空調房間或風口納涼小憩,會打破正常的生理調節機能,使生理功能失調,易得感冒、腹瀉、哮喘、風寒痺痛等疾病。

8.不宜馬上洗熱水淋浴

健身運動後,體內大量血液分布在四肢及體表,若此時馬上洗熱水澡,就會增加體表的血流量,引起心髒、大腦供血不足,有發生心、腦血管意外的危險性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