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健康飲食是品質生活的基礎,居家妙招讓我們生活更加快樂
你的綠色生活
  1. 首頁
  2. 生活百科
  3. 居家裝飾
  4. 健康生活
  5. 風俗習慣
  6. 居家飲食
  7. 居家問答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百科網 >> 居家問答 >  >> 生活常識問答

中華鲟是一種什麼樣的魚類?

中華鲟是一種什麼樣的魚類?

最佳答案:

中華鲟(Aclpenser Sinensis Grdy)是一種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魚類,是我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世界現存魚類中最原始的種類之一。遠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就把中華鲟稱為王鲔魚。中華鲟屬硬骨魚類鲟形目。鲟類最早出現於距今2億3千萬年前的早三疊世,一直延續至今,生活於我國長江流域,別處未見,真可謂“活化石”。

 

中華鲟是我國特產魚類,體紡錘形,體表披五行硬鱗,尾長,口腹位,歪尾。這是一種海棲性的洄游魚類,每年9-11 月間,由海口溯長江而上,到金沙江至屏山一帶進行繁殖。孵出的幼仔在江中生長一段時間後,再回到長江口育肥。每年秋季,當中華鲟溯江生殖洄游時,在各江段都可捕到較大數量的中華鲟,故有“長江魚王”之稱。成體的中華鲟體大而重,雄體一般重68-106公斤,雌的130-250公斤,據稱,最高的記錄竟達 500公斤。中華鲟產卵量也很大,一條母鲟一次可產百萬粒魚籽,只是成活率不高,最後成魚的仍為少數。因為長江水流較急,在動蕩的水浪中進行受精,自然受精不完全,這就淘汰了一批魚卵。受精卵在孵化過程中,或遇上食肉魚類和其它敵害,或“驚濤拍岸”,又要損失一大批。即便孵成了小魚,“大魚吃小魚”,還會有一定的損失。如此“三下五去二”,下的魚籽雖多,能“長大成魚”而傳宗接代的卻不多。實際上,這是動物在進化過程中生殖適應的結果。凡在個體發育過程中幼子損失大的種類,下子則多;反之,則少。這不是“上帝”的安排,而是那些下子少、損失又大的種類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淘汰了。


  中華鲟雖然個體龐大,但卻攝食“斯文”,只以浮游生物、植物碎屑為主食,偶而吞食小魚、小蝦。據統計,長江上游每年可產中華鲟2、3萬公斤。但近年來捕撈過多,加之此魚繁殖率低、成熟期長(10年左右),其種群數量已日趨減少。為使這種我國特產的“活化石”免遭滅頂之災,有關部門已把中華鲟列為保護對象。但有些具體問題仍有待解決。譬如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建成後,切斷了中華鲟由海口上溯金沙江生殖洄游的通道,以致那些大腹便便的母鲟,被阻於壩下而喪身。如何解決壩區的魚道問題,已迫在眉睫。可喜的是,據悉,有關中華鲟的人工繁殖和放流工作已試驗成功。如若通過具體實踐,使中華鲟能在淡水中定居並繁衍後代,那就更有現實意義了。


  我國曾在遼寧北票晚侏羅世(距今1億4千萬年前)地層中發現過鲟類化石,名北票鲟。這種鲟只在兩體側有一行側線鱗,其它體表裸露,與中華鲟體披五行鱗者不同。


  中華鲟,又稱鳇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屬於軟骨硬鱗魚類,身體長梭形,尾部犁狀,基部寬厚,尾端尖,略向上翹。口下位,成一橫列,口的前方長有短須。眼細小,眼後頭部兩側,各有一個新月形噴水孔,全身披有稜形骨板五行。尾鳍歪形,上葉特別發達。中華鲟魚,屬世界27種鲟魚之冠,它個體碩大,形態威武,長可達4米多,體重逾千斤。


  中華鲟生理結構特殊,既有古老軟脊魚的特征,又有現代諸多硬骨魚的特征。形近鲨魚,鱗片呈大形骨板狀;魚頭為尖狀,口在颌下。從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進化的某些痕跡,所以被稱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是長江中的瑰寶!


  中華鲟是世界上現存27種鲟魚中的珍稀魚類,為全球分布最南的鲟種,還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距今已有一億四千萬年的歷史,有“活化石”之稱。   由於舉世聞名的長江葛洲壩工程的興建,攔斷了中華鲟產卵洄游通道。為  中華鲟研究所


  了不使人類的生產建設影響魚類的生存,1982年,黨中央、國務院采納魚類專家的建議,指定國家有關部門審批成立了救護中華鲟的專業機構--葛洲壩中華鲟研究所。研究所每年向長江投放中華鲟規格幼鲟30萬尾以上。自1984年第一次人工繁殖以來,已累計向長江投入各種規格的中華鲟幼鲟444萬尾,放流大規格的胭脂魚種6500尾。


  葛洲壩中華鲟研究所在以保護中華鲟為首要宗旨的同時,在國家法律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開展多種經營,1993年正式建立並對外開放了中華鲟園。中華鲟園地處湖北省宜昌縣小溪塔集錦路河心島上,占地面積189畝。鲟園地理位置優越,機場、火車站、港口等近在咫尺。

Copyright © 生活百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