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健康飲食是品質生活的基礎,居家妙招讓我們生活更加快樂
你的綠色生活
  1. 首頁
  2. 生活百科
  3. 居家裝飾
  4. 健康生活
  5. 風俗習慣
  6. 居家飲食
  7. 居家問答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百科網 >> 居家飲食 >  >> 食品安全

人大代表抓好食品安全 微生物受關注

2015年食物安全熱點解讀—微生物受關注

1月12日,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5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對“食品安全法”、“轉基因”、“紅肉、加工肉制品致癌”等12個食品安全熱點進行了科學解讀。

2015年,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監三司的支持下,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全年對27個食品安全熱點問題進行了跟蹤與解析。期間,55位食品及營養領域的權威專家參與其中。

通過分析發現,在這27個食品安全熱點分布領域中,共涉及到微生物等7個主要領域,其中出現頻次較高的熱點領域包括5個,依次為微生物、乳制品、 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劑、肉制品。從對熱點判定的變化可知,27個熱點中,不屬於食品安全事件的熱點有16個,占59%;屬於食品安全事件的熱點有6個,占22%;針對潛在風險的預警提示有5個,占19%。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表示,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做這項工作的過程中,嚴守專業、客觀公正的科技界立場,跨部門、跨行業地利用全國資源,只談“是什麼”、“為什麼是這樣”、“怎樣解決”,以表達“科技界共識”。形成對重要的食品安全輿情熱點的科學評估,也提升了公眾對中國食品安全現狀的認知。

從整體趨勢來看,微生物、乳制品、肉制品等成為關注度較高的領域。同時,媒體及公眾對食品安全熱點的關注點也在不斷變化與延續,從2011年的方便食品與非法添加,到2013年的原料污染與惡意造假,再到2015年關注微生物污染與營養健康。

對於關注度較高的領域,自2014年開始,微生物污染就成為了食品安全領域的頭號焦點問題,而這種現象與全球食品安全面臨的問題相吻合。

違規超范圍添加仍是頑疾,但對食品添加劑的認知趨於理性,對食品添加劑的公眾科普已顯效果。去年27個熱點中的6個食品安全事件中,2件是由於違規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導致的,占到食品安全事件的三分之一。相比之下,2014年38個熱點中涉及到食品添加劑的熱點有6個,但都不屬於食品安全事件。

乳品安全仍然得到廣泛關注,27個熱點中涉及乳及乳制品的熱點問題5個,占18.5%,但均不屬於食品安全問題。關於“常溫乳酸菌飲料”、“生鮮奶”等熱點均為乳品相關問題,既涉及到乳制品的微生物污染(肉毒桿菌),又涉及到化學污染(硫氰酸鈉),還首次出現了風險預警(“生鮮奶”)。

2015年展現的一個新特征是關注點開始由食品安全轉向對食物的營養健康評價。這在公眾對比如褪黑素、膳食補充劑、銀杏葉提取物等保健食品,以及對糖等常見基礎食品原料的關注上得以體現。

孟素荷認為,2015年我國食品安全在整體上呈現了進步,但同時也面臨著挑戰,中國政府對食品安全的監管漸趨成熟,以“風險預防”為目標的規范化長期化的抽檢工作,為體量龐大的中國食品安全摸清底數、對症下藥作出貢獻。首次將“風險交流”列入政府日常管理中,在“透明產生信任”中,形成對食品安全科學認知的引導力量。

同時,中國食品工業的食品安全水平也在逐步提升。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2015年上半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表明,肉蛋奶等制品的產品合格率明顯提升。但是原料污染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是短期內難以有效化解的最大挑戰。

從吃不起到不敢吃 人大代表抓好食品安全

“多少年來,各級政府都在著力抓食品安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可安全隱患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觀。為什麼發展到這種程度?我認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真正很好地‘抓源頭’。”

來自農業大省山東的全國人大代表宋心仿一見到記者就打開了話匣子。

從地溝油、三聚氰胺、染色饅頭,到塑化劑、速生雞風波,食品安全已經成為社會各界最為關注的焦點熱點話題。

“人民群眾在相對富裕的同時,對食品的疑慮越來越大,從‘吃什麼好’已發展到‘什麼能吃’;從原來 ‘吃不起’變成了現在‘不敢吃’。”他說。

宋心仿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是當前我們的農業停頓在“化學農業”階段。農產品生產主要靠化肥、農藥及激素類催長劑等物質來催產、催效,天然成分降低;二是種類繁多的化學食品添加劑,打破了食品安全的底線,把原本天然的食品變成了化學合成品,更為食品造假提供了方便。

“諸多果汁、香油、蜂蜜等,就是由食品添加劑勾兌出來的,以假亂真。食品安全從源頭抓起,是治本之策。”

宋心仿建議,要轉變農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要逐漸減少化學制品的依賴和使用量,建立安全高效的生態農業。發展循環農業,建立“資源—產品—廢棄物—資源”生產模式;加快建立農業標准化產業步伐,形成一個涵蓋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的農產品標准體系;加大農戶科學知識培訓。同時,要嚴控食品添加劑開發使用,建立完善食品添加劑的檢測、監管機制。

“目前,我國允許生產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多達2300多種,分23個類別。這些食品添加劑在改變食品口感、色澤、形態及延長保質期的同時,也給食品安全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宋心仿說,食品安全的重點難點在基層,薄弱環節也在基層。食品監管部門的工作重點應向基層轉移,加強農產品源頭的監管抽查,對污染源進行嚴格控制。